标签:
杂谈 |
分类: 赫连勃勃大王历史文集八卷 |
首先,他的《四时宫词》在当时最为脍炙人口:
御沟涨暖绿潺潺,风细时闻响佩环。
芳草宫门金锁闭,柳花帘幕玉钩闲。
梦回绣枕听黄鸟,困倚雕栏看白鹇。
落尽海棠天不管,修眉渐恨锁春山
--其一
日长颖就缕金衣,高柳风清拂翠丝。
闲倚小楼题画扇,但闻别院笑弹棋。
主家恩爱有时尽,贱妾心情无限思。
又向晚凉新浴罢,琵琶自拨断肠词。
宫沟水浅不通潮,凉露瑶街湿翠翘。
天晚不闻青玉佩,月明偷弄紫云箫。
离宫夜半羊车过,别院秋深鹤驾遥。
却把闲情望牛女,银河乌鹊早成桥。
悄悄深宫不见人,倚门惟有石麒麟。
芙蓉帐冷愁长夜,翡翠帘垂隔小春。
天远难通青鸟信,瓦寒欲动白龙鳞。
更深怕有羊车到,自起笼灯照雪尘。
四首诗以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反衬宫中妇女的悉怨和无聊,细腻传神,老辣之至。
闲情诗方面,萨都剌有名的诗作有《燕姬曲》、《赠弹筝者》、《秋日池上》等等,兹摘录于下: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燕姬曲》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 扬子江头月满船。
《赠弹筝者》
顾兹林塘幽,消此闲日永。
飘风乱萍踪,落叶散鱼影。
天清晓露凉,秋深藕花冷。
有怀无与言,独立心自省
《秋日池上》
雪白杨花扑马头,行人春尽过徐州。
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家燕子楼。
《彭城杂咏》
或写富贵人家姬妾的忧伤,或写弹筝美人的高绝琴术,或写本人的萧琴寂寥心情,或抒发兴哀感慨,典雅、清丽、隽永,直追唐人高调。
值得注意的是,萨都剌这个豪门贵公子游宦多年,也写过不少“忧国忧民”之作,其中以《早发黄河即事》和《过居庸关》最为典型: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村墟杂鸡犬,门苍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陇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收。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袭。斗鸡五坊市,酣歌醉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短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西河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早发黄河即事》)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天门晓开卧虎豹,石鼓昼击云雷张。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哭山鬼。道帝老人八十余,短衣白发扶锄梨。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棱折。色消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生者有功挂六印,死者谁复招孤魂。居庸关,何峥嵘。上天何不呼六丁,驱之海外销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过居庸关》)
由此,明朝人评价萨都剌之诗“清而不佻,丽而不缛”,别开生面,标奇竟秀,诚为一代大家。
于笔者而言,更喜爱他《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诗,既有李太白脱口而出的直率,又有李长吉睥睨九天的气势,风采卓然,不同凡响。而且,此诗的序言也古意盎然,曲折回转,颇有情致:
序:予迁官出闽,舟行抵兴田驿二十里许,俄闻击鸣金鼓,应响山谷间。随见旌旗导前,兵卒卫后,中有乘马者,毳袍帕首,徐行按辔,屡目吾舟。吾病久气馁,不能无惧心也。顷之,兴田驿吏以行舆见迓,遂舍舟乘舆。向之旌旗兵卒,移导舆前,马从舆后,舆行马鸣,途中未敢交一语。迫莫至邸舍,烛光之下,毳袍者进曰:“某乃建之五夫巡检官。闻使君至,候此将一月矣。某尝三识使君面,自都门一别,今已五载,使君岂遗忘之耶?”仆惊谢曰:“将军何人也?”答曰:“某即使君旧友云中也。”熟视久之,恍如梦寐。云中复能纪予阙下丰采时否邪?历历关河,旧游如隔世。乃对烛光,夜道故旧。明日复同游武夷九曲,煮茶酌酒,临流赋诗,出入丹崖碧嶂间,心与境会,天趣妙发,长歌剧饮,相与为乐。酒阑兴尽,秋风凄凄,落木雨下,闽关在望,复作远行。予始见君而惧,次得君而喜,终会君而乐,又得名山水以发挥久别抑郁之怀。乐甚而复别,别而复悲,悲复继之以思也。嗟夫!人生聚散,信如浮云,地北天南,会有相见。因赋诗,复为《相逢行》以送之:
一年相逢在京口,笑解吴钩换新酒。
城南桃杏花正开,白面青衫鞭马走。
一年相逢白下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朝驰燕赵莫吴楚,逸气自觉凌青云。
一年相逢在阙下,东家蹇驴日相假。
有如臣甫去朝天,泥滑沙堤不敢打。
都门一别今五年,今年相逢沧海边。
千山木叶下如雨,雁声堕地秋连天。
将军毳袍腰羽箭,拥马旌旗照溪面。
小官不识将军谁,卧病孤舟强相见。
岂知此地逢故人,摩挲老眼开层云。
旧游历历似隔世,夜雨岂不思同群!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
溪头月落山馆深,剪烛犹疑梦中语。
人生聚散亦有时,且与将军游武夷。
弓刀挂在洞前树,洞里仙童来觅诗。
稽首武夷君,借我幔峰顶,分我紫霞浆,与子连夜饮。
左手招子乔,右手招飞琼,举觞星月下,听吹双凤笙。
我酌一杯酒,持劝天上月,劝尔长照人相逢,莫向关山照离别。
凤笙换曲曲未终,天风木杪吹晨钟。
拂衣罢宴下山去,又隔云山千万重。
萨都剌的文学最高成就还是在于他的词。其词作虽只传世十五首,但“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险劲如泰(山)、华(山)、云门,苍翠孤耸;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韩信)出帅,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婵娟也。”
萨都剌词,境界最高的应属其几首怀古词,感慨中蕴深沉,旷达间有潇洒,万古苍凉,千秋兴废,一时间奔来眼底,而其中最引人喟叹的,当属《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当然,词中大意,唐人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中皆有言及,但经萨都剌之手,加上时间的沉淀和历历在目的王朝兴废实例,读者会从词中咀嚼出更多的滋味,体会到能让人凄然泪下的另一种惆怅,与此词相类的,还有《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此词神思俱畅,多少往事,一泄而下,凄凉与豪迈并举,悲沉与苍冷同生,因难而见巧,推阵出新。
此外,萨都剌现存词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抒发羁旅愁思的作品。由于飘流各地游宦多年,翩翩浊世佳公子,自然有纳兰性德的感觉,其中又融入李贺、李商隐的那种绮丽和冷峭,其中,《酹江月·过淮阴》、《少年游》以及《酹江月·登凤凰台》最知名: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火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和,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少年游》
六朝形胜,想绮云楼阁,翠帘如雾。声断玉箫明月底,台上凤凰飞去。天外三山,洲边一鹭,李白题诗处。锦袍安在,淋漓醉墨飞雨。遥忆王谢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淡淡长空孤鸟没,落日招提铃语。古往今来,人生无定,南北行人路。浩歌一曲,莫辞别酒频注。
《酹江月 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
在词人笔下,空间、时间被无限压缩,情渗于景,景又生情,让人得到一种凄美艳美纯美的审美享受。而且,萨都剌之词处处呈现作者匠心独具之处,色彩斑斓,意蕴深远,精于提练,兴观群怨,运用自如,把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恰到好处地统一于词意之中,有时天真烂漫,有如婉约隽永,有时典雅庄重,有时高浑雄健,有时秾鲜耀艳,有时放达慷慨。惟此人能为此词。
萨都剌血液中毕竟澎湃着西域祖先的鲜血,加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粹浸染,自然在元代横空出世,别具一格,的确是有元一代诗坛词坛上最为耀目的巨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