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025-07-01 11:51:2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各地风光




             从沙溪古镇到石钟山石窟仅24公里,虽然是山间公路,但路况很好,我们行车约35分钟就来到景区前,因为是国保单位,自驾车不能进去,我们乘景区交通车进入,再步行上山参观。
           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石宝石石窟,位于云南大理州剑川县西南25公里的石宝山景区内。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唐、宋时期)。整个石窟分布于石钟寺、沙登箐和狮子关三个区域,共有17个窟,其中石钟寺区8个窟、狮子关区3个窟、沙登箐区6个窟,造像139躯,岩画1处,碑碣5通,造像题记40则。
         石钟山石窟主要有表现南诏王的“全家福”和诸大臣议政群像、大日如来佛、明王、大黑天、毗沙门天王、梵僧像、阿嵯耶观音等造像,地方特色浓厚,雕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本土信仰与中原、吐蕃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保护较好,早在1952年国家就派人,并盖亭加以保护,1961年更是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与全国莫高窟等四大石窟齐名的云南石窟的突出代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  石钟山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  石钟山,又称石宝山,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裂纹,如狮似象像钟,得石宝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4A家旅游景区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  导览图,入内还要乘一段景交车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   “南天瑰宝”牌坊,金鏞题写,此为上山入口,看石窟还是要走一段山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  沿途摩崖石刻“钟山灵泉”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5.  摩崖榜书“曲径通幽”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6.  “飞阁流丹”这种黑体字摩崖非常少见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7.    山石如狮似象像钟,故名“石钟山”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8.  护山虎,岩壁上线刻一虎,长1米、高0.7米,上方刻“护山虎”三字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9.   石钟寺被称为云南的“悬空寺”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0.  石钟寺山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1.  国保碑(国一)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2.  大殿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3.  小山峰上“承露亭”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4.  也有老外来到石钟寺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5.    第一号石窟   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6.  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779-808年),南诏十三代国王中“文治”最突出者,公元794年的“苍山会盟”和“贞元册封”,标志着南诏与大唐重归于好,得益于和唐朝友好往来,南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迅速发展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7.  再现南诏王宫生活场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8.  国王左右两侧各侍立羽仪长和清平官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19.  第二号石窟   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出巡图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0.   阁罗凤,头戴塔顶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锦袍,袖手端坐在龙椅上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1.   两侧共16躯造像高低相间,场面宏大,布局严谨,刻划人物性格突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2.  另一侧的文官武将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3.   第三号石窟    地藏王菩萨,端坐于束腰方形仰莲上,身光内饰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纹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4.   第四号石窟   华严三圣,此窟造像7躯,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象奴和狮奴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5.  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以及象奴都特别传神,栩栩如生的场面赋予了佛龛人间生活气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6.  第五号石窟   《维摩诘经变》之“问疾品”,由三龛组合而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7.  中龛是仿屋形斗拱结构的雕刻,正中为维摩诘居士,龛门两侧对坐的左为舍利佛右为文殊师利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8.  左龛以观音菩萨为中心两侧胁侍和供养人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29.  右龛大势至菩萨和胁侍等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0.  第六号窟   明王堂,为佛殿窟,以六根方立柱将窟分隔为五龛,共13躯造像,窟底部凿双重高坛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1.  大黑天神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2.  八大明王之大圣北方步掷明王、大圣东北方不动尊明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3.  八大明王之大圣西方马头明王、大圣西北方大笑明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4.  正中龛为一佛二弟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5.  八大明王之大圣南方无能胜明王、大圣西南方大轮明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6.  八大明王之大圣东方六足尊明王、大圣东南方降三世明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7.  毗沙门天王跣足踏于一夜叉鬼背上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8.  第七号窟   甘露观音,为佛殿窟,造像三躯,石壁是大理国及后人的题诗刻石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39.  观音右手曲肘上举杨枝,左手捧钵至腹部,头戴化佛花冠,面容慈祥被誉为为“东方维纳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0.   第八号窟   阿央白,此龛分上下两层,雕佛、菩萨、天王和阿央白,极具白族特色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1.  上层左侧为东方阿閦佛和明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2.  右侧为阿弥陀佛及菩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3.  正中“阿央白”女阴部,白族的生殖崇拜,放在佛殿正中,十分罕见,至少我是第一次见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4.  下层雕刻文人、官员、佛、和尚、小弥沙和飞禽等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十七)石钟山石窟(上)
45.  菩萨行立图,一组岩画,共7尊菩萨像,此两尊较清晰,其他已看不太清了

       石钟山石窟还有狮子关,在柜对面一座山上,还算近我们当然要去看看。。。。。。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