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山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
现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当我进入耳顺之年后,把游览四大佛教圣地作为首选,
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向往:
游览山西五台山,南無文殊菩萨;
游览四川峨眉山,南無普贤菩萨;
游览安徽九华山,南無地藏菩萨;
游览浙江普陀山,南無观音菩萨。

游览峨嵋山—南無普贤菩萨
(2013年6月25日 稿于翰苑)
峨嵋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
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嵋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
“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誉。
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绚丽的自然风光
峨嵋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
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嵋山佳景概为十景:
“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
“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
“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
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
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
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
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
仙雀鸣唱,彩蝶翩翩;
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
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
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
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
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
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置身峨嵋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慨。

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
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

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
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
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

寺庙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
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
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
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
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
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峨嵋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峨嵋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
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甲天下的峨嵋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
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嵋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
在峨嵋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
桫椤,有著名的峨嵋冷杉、桢楠、洪椿;
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
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
这些植物为峨嵋山披上秀色,
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
峨嵋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
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
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嵋山猴群,
已成为峨嵋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品茗峨嵋山名茶)
神奇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
峨嵋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
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嵋山。
峨嵋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
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
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
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
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
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
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
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嵋山玄武岩
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
峨嵋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
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观看大型演出峨嵋山)
二0一一年九月三十日上午,
在四川黄龙、九寨、都江堰、
乐山游览后,登峨嵋山,南無普贤菩萨。
(此前己二次去峨嵋山: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二日,曾从乐山去峨嵋,
上山时因天下雨,未能上金顶。)

八十年代中期曾与同事公差时登上了金顶。
应择时再去,时间充分一点,选好季节再上峨嵋、登金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