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牡丹江,古称忽汗水、瑚尔哈河。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牡丹江,自镜泊湖以下称“忽汗”(“湖尔哈”“呼尔哈”“虎尔哈”“富尔翰”“胡里改”)江(海、河)等,文字虽略有出入,实为同一名称的音转。
镜泊湖以上称“穆丹”(“木丹”“牡丹”)江,亦系同一名称的音转,清代始称为牡丹江。牡丹江之称,系因发源于穆丹哈达而得。“哈达”,满语,意为山岭,“穆丹”,满语,意为弯曲。《金史》曾称牡丹江为“曲江”其“曲”字,恐与“穆丹”有关。
松花江干流右岸最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发源于长白山脉白头山之北的牡丹岭,流经吉林省敦化市和黑龙江省宁安、牡丹江、海林、林口、依兰等县(市),在依兰县城西注入松花江。全长726公里,河宽100-300米,水深1.0-5.0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
主要支流有珠尔多河、海浪河、五林河、乌斯浑河、三道河等。流域总面积37023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28543平方公里。
著名的镜泊湖是该河干流是的一个大型堰塞型湖泊。
牡丹江是县域最早的水运通道。江面宽50-200米不等,深1.5-4米;每年6-10月为通航期。商、周时,肃慎人就开始在牡丹江上行舟,以后历代相沿,成为县域重要交通通道。沦陷时期,牡丹江上有汽艇、帆船航行,并沿江放木排。1940年,依兰县商贩费万金,由牡丹江市船载食盐、瓦盆等货物顺流而下,沿途叫卖或兑换粮谷。
建国后,1958年,方正林业局于三道通利用江水向依兰流送木材。1962年,三道通公社在牡丹江市航运站购买一艘帆船,有船工8人;为莲花、三道通两地供销合作社运输货物。1967年9月,方虎公路、莲马公路修通后,航运货物逐渐减少。1972年牡丹江大桥建成通车后,远途货物航运停止。1980年,水路航运中断。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