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二王庙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庙宇,原为李冰专祠,于汉末因水患而移建于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渐盖过李冰,使其成为二郎神祖庙。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都江堰二王庙二郎神像官方简介: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时李冰率众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据《搜神记》、《列仙传》中所载:“二郎神杨戬系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两刃刀,哮天神犬追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巡视下界,驱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职。”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 (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明嘉靖十二年,蜀王府拨款重建,规模为“正殿五间,宿殿三间,群祀堂十二间,左右廊二十八间,碑亭二,祠后有台,祠前左右有坊,殿制高广,且深轮焉”。明末,庙毁于兵火,仅存王庙一角。清雍正九年,由本庙道士募请府、州、县善男信女,对正殿、后殿、祈嗣、戏楼及牌坊和两廊神像重建,共费“五千余金”。雍正十一年,又重建大殿及东西庑。光绪八年,改李冰祈嗣为“堰功祠”。民国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发生火灾,大殿、后殿、戏楼、茶楼等百余间房屋大部被毁。同年,募集资金,并卖庙田三百六十亩,历时十年,陆续恢复了原貌。
汶川地震中,二王庙曾一度损毁严重,庙门残缺不全,地上是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多个大殿坍塌。震后不到50天,投资1.1亿元的“灾后文物重建1号工程”——二王庙维修保护工程启动。2010年10月,维修保护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经过近三年的封闭施工,5.12地震灾后文物重建1号工程----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工程全面完成,重新整体对外开放。 [4]
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现存建筑多为民国十四年(1925)遭火灾焚毁后住持李云岩募资重建: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二王殿内奉三眼二郎神杨戬;老王殿供奉李冰夫妇;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龙、白虎两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灵官殿上下层,上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宫、丁公祠、圣母殿、魁星阁、龙神殿等。该庙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在纵横方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楼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而又主次分明,负山面水,极为幽静。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城西一公里左右,这座古庙依山而建,背有群峰高耸,前有古堰横陈,上有“白沙邮”,下有“玉垒关”和离堆峡口。这里古木苍翠,画角流丹,庙貌巍峨,享有“玉垒仙都”的美誉。
图为两座三重飞檐的雕刻牌坊,中心悬挂:“玉垒仙都”匾;入内,两边三层飞檐的牌坊匾上的题字为“泽濩两渠”和“金堤重镇”。
进楼门上数十石阶,有“三官殿”立于山墙之上。供奉天地水三官。三官殿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总主上圣高真、万象群星: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群山,九地土皇;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总主水府,万灵。“三官大帝”分别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校定世人祸福之籍。在金字书写的殿匾上方悬挂是“法垂六字”匾。“法垂六字”即“深淘滩,低作堰”,千古都江堰的神奇奥秘全在这六字中间,所以古人才代代相传,称为“法垂六字”。继续向上,是灵祖殿;灵祖殿灵祖殿供奉护法神王灵祖,又称“王灵官”,
原为玉枢火神,能掷雷火万里,火车千里,豁落飞走乾坤。宋代从师萨真君,赐名王善,天庭列为三十六天将之首,封为“隆恩真君”,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殿内悬挂着很多题匾,最醒目的是清嘉庆帝为二王庙题的诗《春望》。
波光归稼穑,四山云气栗蛟龙”,下面是“庙貌巍峨”的横匾,二旁的楹联是“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
哮天犬神兽铜像蹲在大殿殿前的哮天犬神兽铜像,憨厚忠诚,深得游客喜爱,通身被摸得锃光瓦亮。
正殿的横檐上悬挂着很多题字匾,斗大的金字,恭恭敬敬。在“利济斯民”“利济全川”的匾的大殿中间,是“二郎神”像;传说是李冰治水之举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派遣二郎神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作为李冰的儿子,协助李冰兴修水利工程。唐宋以来,直至清代,历代对李冰和二郎皆有“王”的封赐,并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得名。虽然是儿子,但他是神,因此1000多年来长期雄踞主殿,二王庙历史上曾叫二郎庙。其父李冰只能长期偏殿配享。1972年,重塑“革命的李冰”,一改千年传统,将李冰塑于正殿,儿子塑于偏殿。后又“拨乱反正”,恢复原貌。大殿供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杨二郎;二殿供奉川主李冰及夫人神像,李冰为周秦时人,曾任蜀州郡守。
因蜀中常洪水泛滥,率众大兴水利,分岷水,筑离堆,分九河,造七桥,造筑“都江堰”,灌溉川西平原。传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以遗后世。丰功伟绩,造福人类。与正殿一样,在横檐上悬挂着很多题字匾,斗大的金字,恭恭敬敬。
“奕世戴德”匾和“功垂不朽”锦幡;“奕世戴德”匾和“功垂不朽”锦幡下端坐的正是“李冰夫妇”;
文疏,也叫疏文、表文,是凡人祈求于神和仙的文涵,二王庙道观文疏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方式。人们所求之事,经由道长存思天神恩佑,书之于纸,焚化后由功曹使者捧送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和愿望。二王庙庙会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但民间香火鼎盛,还形成了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动。每年,二王庙除在清明节举行盛大的放水节外,还在农历六月廿四二郎的生日、六月廿六李冰的生日前后举行庙会活动。每年庙会期间,不少川西群众及游客都会前来祭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总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一亿四千九百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3.33万公顷。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总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 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紫柏山,位于秦岭南麓陕西省留坝县境内,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
紫柏山山岳巍峨,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名山”。景区集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原始森林,峰、岩、洞、坦、泉、溪与峡谷为一体,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之说。
2009年2月,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紫柏山因张良归隐此地而成为天下第一山,最高海拔2610米。山势巍峨、蜿蜒起伏,自古就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是与华山、骊山齐名的陕西三大名山之一。海拔22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面积达2万多亩,大小锅坦100多个,已被证实为“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
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巅,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
张良庙就在紫柏山东山脚下,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以紫柏山为主题,包括光华山、铁龙山、玄女洞、古营盘和紫柏山五大景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神秘的自然景观,赋予紫柏山厚重博大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价值。
紫柏山也是一座仙山:是张良灵魂的归宿地;向天坑扔石头就会天降大雨;紫柏山云遮雾罩、虚幻缥缈。紫柏山下古营盘,两汉三国时期历史遗迹众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就经过这里;诸葛亮七出岐山有五次从定军山沿陈仓道经过这里,并在此安营屯驻;姜维大战铁龙山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司马寨、铁龙山、牧场、点将台、西城墙、郭淮墓等遗迹历历在目。紫柏山最低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2610米。海拔过高缺氧,过低蚊虫滋生,适宜的海拔区域,实属天然氧吧,又无蚊虫骚扰。
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汉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距县城15公里,距汉中市90公里,距西安市约4小时车程。公园以紫柏山为主体,包括张良庙、紫柏山、光华山、铁笼山、古营盘等景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赋予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厚重博大的人文与自然双重价值,是我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最紧密的公园之一。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汇和家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春华街,具体地址为东站后广场新广路中段。该小区建于2006年。小区共有10栋住宅,包含808余户居民,主要户型为2室1厅、3室2厅等2。
1947年,我出生在河东小郭庄凤竹巷(今名称汇和家园),我的祖父和祖母,从浙江湖州老家来到这里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汇和家园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底商超市、幼儿园、中学、小学、业主会所、机动车厂和自行车棚等1。周边还有二中、昆石小学、龙门大厦和一中心东院等教育和商业设施。此外,小区距离天津站后广场站仅几步之遥,周边公交线路有681路和845路,交通便利1。
汇和家园的环境优雅,绿化率为45%,容积率为1.981。小区内部配套设施包括一户一表、煤气、暖气和电话线预留口。虽然小区靠近铁路,有时会受到火车噪音的影响,但整体来说是一个适合长期持有和居住的小区。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羊卓雍措湖(简称羊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海拔4441米,面积638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250公里。羊卓雍措湖以其碧波如镜的湖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尤其是高原裸鲤,储量估计达8亿多公斤,被誉为“西藏鱼库”。
羊卓雍措湖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龙女的化身和女护法神的驻锡地,拥有多重神力。每年都有大批佛教徒前来朝圣,表达虔诚的信仰。湖边有许多寺庙和修行洞,成为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关于羊卓雍措湖的美丽传说也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其中一个传说讲述了仙女下凡变成羊湖的故事,她将九个小湖连为一体,形成了如今的羊湖。另一个传说则讲述了农奴主与美丽姑娘的故事,姑娘最终化身为白色的水鸟,永远在湖中飞翔。这些传说让羊卓雍措湖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地方。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贵德梨花别墅位于贵德黄河大桥南侧。上游依次是龙羊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和尼那水电站,下游是著名旅游景点坎布拉。距省城西宁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贵德梨花别墅始建于2001年。一期工程2002年5月投运。二期工程2003年6月投运,面积40余亩,梨花别墅利用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自然优势,是青海省内外交流、重大会议和旅游观光的场所之一。
贵德梨花别墅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群,别墅内环境幽雅,绿树与草地鲜花相映成趣。阳春三月梨花飘香.黄河碧涛与小桥流水似入江南水乡,冬天一身温暖,夏季带走一身暑气,受到游客的一致赞誉。
贵德梨花别墅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有豪华套间、标准间,中式和欧式别墅,内设各类会议室、中餐厅、KTV包厢、游泳池、风情茶园和自助烧烤,能同时接待大小会议和300人就餐,特级名厨主理。同时供各种风味的名特佳肴。
梨花别墅以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使您在旅途中度过快乐温馨的美好时光。
竹 香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不要小看扎兰屯,它并不是一个“屯”,它是一个妥妥的县级城市。12年前,扎兰屯就通火车了,而且是中俄国际列车,扎兰屯的兴起与发展都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
我们要用寻迹中东铁路历史的眼光来感受这座城市。
扎兰屯位于呼伦贝尔的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既延续着大兴安岭的雄浑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隽美灵秀,是滨州铁路线上“塞外明珠”。
柴河风景区气势博大,月亮湖镶嵌在原始森林间;雅鲁河有12公里北国第一漂;金龙山滑雪场地势得天独厚;秀水风景区的雅鲁河水犹如仙女手中飘舞的彩带。
扎兰屯站位于滨洲铁路415公里处,距离齐齐哈尔站129公里,满洲里站519公里,是齐齐哈尔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
扎兰屯曾是黑龙江省下辖县布特哈旗,“布特哈”是满语,意为“渔猎”,汉译“打牲处”。
百年后,我们仍能看到大量中东铁路历史遗迹,满洲里的技工学校,沙俄监狱;博克图的兴安隧道,扇形机车库;哈尔滨的松花江铁桥,铁路俱乐部;在扎兰屯则是避暑旅馆,温泉宾馆,阳光浴场,吊桥公园等休闲场所居多。
扎兰屯中东铁路建筑群是内蒙古境内中东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集中、数量较多的。
随着铁路建设,原本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草原、森林和河滩地上,海市蜃楼般出现了一座座大小城镇。
俄罗斯修筑中东铁路本意为了永远控制东方奴役我们,但客观上也为我们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
1905年,中东铁路通车不久,除了铁路高管外,达官显贵、流亡白俄和商贾巨富纷纷坐着火车来中国寻梦,山清水秀的扎兰屯成了他们的休闲花园。当地相继修建了日光浴场、露天音乐厅、秋林商店,还有六国饭店、中东铁路俱乐部等。现在的吊桥公园就是当年中东铁路的阳光浴场。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座百年以上的吊桥,一座在俄罗斯的伊尔库斯克,另一座就是建于1905年的扎兰屯吊桥。
自1897年中东铁路勘测施工,至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逐步形成,铁路
“垦石园”是公园的园中园,叶剑英元帅“雅鲁河畔扎兰屯,几派清流拥水村。”的著名诗句镶嵌在影壁墙上,碑廊篆刻着许多领导和文人的墨宝和文人墨客的诗作,吊桥公园的文化品位由此可见。
始建于1903年,是沙俄贵族消遣娱乐之所,1937年为温泉宾馆。解放后用于政府办公、接待,刘少奇、乌兰夫、叶圣陶、老舍等国家领导人和文化名人曾留有足迹。
1905年修建中东铁路期间,由俄国人本僚木什金创办,时为中东铁路沿线的名店。1940年由商人吴宪茂承接并命名为六国饭店,专为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服务。
中东铁路建设时期,沙俄和清政府还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合同,将铁路沿线大片土地划为“附属地”,由各车站俄人行政机构统治管理,并驻兵把守,形成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中之国”。
1911年,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中东铁路的路权仍由沙俄殖民中国东北的代理--中东铁路公司牢牢把控。
“黄房”,是中东铁路沿线城市的独特风景。这些黄色外墙的欧式建筑既中东铁路建筑群。
近年来,扎兰屯活化历史建筑,小城的12座博物馆大多设在中东铁路的老房子里, 展馆和展品二者都是文物。
铁路俱乐部现为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铁路博物馆,温泉宾馆现为扎兰屯历史博物馆,铁路避暑旅馆现为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沙俄森林警察大队马厩旧址现为知青博物馆。
扎兰屯众多博物馆中,中东铁路博物馆无疑是最具盛名的,它是全国第一个以中东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现已升格为呼仑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1945年8月,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出兵东北,苏联对滨州铁路实行军事管制,为与苏联统一轨距,轨距改回1524毫米。
1946年3月,苏联军队从中国东北撤回本国,滨州铁路由东北民主联军接管。为支援解放战争,便于同各地的直通运输,轨距又改回1435毫米。
1898年,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开建,1903年通车。这条铁路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东北早期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东北铁路的整体雏形。
扎兰屯和哈尔滨、满洲里、富拉尔基、牙克石等城市同步,随着中东铁路的诞生发展起来。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