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断想28:春风无痕 山花烂漫(1)

(2009-08-09 09:31:25)
标签:

我的随感录

教育断想

樟青

校园

分类: 教育断想

春风无痕  山花烂漫

 

   樟青

 

    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发现人才给机会,德才兼备,言传更身教;受教育者认识自我随机缘,悲智并起,感恩且感悟。最好的教育春风无痕,教育者度人且自度,为师即为生;最好的教育山花烂漫,受教育者自度亦度人,为生即为师。

 

(一)

    清晨,收到小Z发来的邮件,说因参加培训之事,十分烦恼。收到来信,我不知说什么好:“那你就找XX说说,他可能还不知道你的心思。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

 

    当我还在为小Z焦虑时,傍晚,她便发来了邮件:“不过,诚如您所言,我不擅于跟人沟通,所以,今天我已释然……想想生病的CJ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过了一会儿,她又来信了:“想想也不该怪XX,他欣赏我,才说有机会让我去参加培训。我愤愤不平,实在不应该。我要不断提升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我不急着回信。我要暗暗地祝福小Z,因为,她跨越了一道众人难以逾越的坎——战胜小我,点亮心灯;相信,在未来的人生之旅里,她一定会走得很远,很欢……

 

    这次,我不急着回信。我要深深地感谢小Z,因为,她正在用她的经历教育我:众生无高下,诸法无长短;世间皆菩提,全在一念间。

 

    这次,我不急着回信。然而,我却在心里对小Z说:你依然要吃饭、睡觉,但会吃得更香,睡得更甜;你依然要欢笑、落泪,但你会更加宁静,更加自在。

 

    这次,我不急着回信。然而,我却急着要告诉所有的人:你是天才!——孩子,未来的大人;大人,过去的小孩。朋友,我们都是天才,但愿我们永远明明白白!(《你是天才》)

 

(二)

    1、“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说!如来所说法,非法非非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修学般若为了明真理,离相悟空,我空法空空亦空;修学般若更为利他行,无住发心,静心净心又尽心。——自度度人!

 

    3、真教育,润物细无声;真教育者,跳出又跳入:内心不违实相,外顺事宜,依世俗假名宣说实无所说。——能说般若者!

 

    4、大菩提心,大悲中生;大悲般若,相辅相成。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悲智并起!

 

    5、“非因缘非自然,法尔如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低”。这“是”即“这样”,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她不落于“因缘”与“自然”两边。

 

    6、法尔如是即自然,执着自然不自然。执着对的对亦错,万事执着终生烦。——正知正见正信者,不仅不生法相,连不生法相的非法相也不生。如来说法,随俗而已。

 

    7、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因人而异,因时有别。如人饮水,不饮不知;如人跳水,不跳不会。如人登山,或拄杖,或坐轿,但绝不抬着小舟;如人过河,或乘船,或泅渡,但绝不乘坐火箭。

 

    8、讲了,若错了,断人慧命,下无间地狱;不讲,亦错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讲多了,错了,唠唠叨叨,令人生厌;讲少了,亦错了,画龙点睛,就此一笔!(《法尔如是》)

 

(三)

    复习,比考试更有价值,她是收获前的最后耕耘,是耕耘后的必要追肥。复习时,切记:

 

    1、温故知新,莫炒冷饭。“温故”到“知新”的前提,需要“系统化”;“炒冷饭”,最伤感情,而且后患无穷!

 

    2、开心开智,促进发展。复习课莫忘要让孩子们爱语文、长智慧;主动性与“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是永恒的主题。

 

    好的复习课,诚如王崧舟老师说的:要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亦如贾志敏老师说的:从感觉上来说,应让听课者始终没有“累”的感觉。

 

    本味,情趣,境界;不累,快乐,和谐。——好的语文课如此,好的复习课如此,一切好的课堂教学,皆应如此。美丽的人生啊,亦复如是!(《也谈复习》)

 

(四)

    在《深夜里的鞭炮声》一文里,我写道:“不管你自以为干得多好,说得多妙,总会有三分之一的人说你精彩,三分之一的人说你糟糕,三分之一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对于鞭炮声,亦复如是——三分之一的人喜欢,三分之一的人讨厌,三分之一的人鼾声如雷。突然间,我觉得‘三分之一’理论,是如此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读到一篇题为《二分法?三分法?》的文章,文中写道:“‘二分法’,在分析事物、解决问题时,一分为二地把客观事物的本体分成对立的两部分,结论不是这个,就一定是那个。其结果,往往使人的思维趋于僵硬和极端……

 

    “‘三分法’,是一种辩证地把事物看作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三个部分’的思维法则。它主张‘合’的思想,承认事物的两面性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任何‘是’与‘否’,都会在一定的时机与场合向对立面转换……”

 

    文章告诉我们:所谓“三个部分”的任何一方,绝不是个精确的数字,而且,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事变幻无常,人心生灭刹那,法尔如是啊!

 

    综上所述,我以为:只要明白变化之理,把握微妙之度,当然包括“向上、向善”之发心,无论“二分法”,还是“三分法”,都可以成为好办法……《所谓“三分法”》)

 

    【后记】1、四年前,曾在《教育断想(1)》里写道:“真正的教育,是发现,给机会;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半年前,又在《度(2)》的“后记”里感叹道:终于,愈来愈觉得觉得:我们依然太将“自己”当教育者;我们的教育,依然太将“自己”当教育了!

 

    今天,我想说:无论是所谓的教育者,还是所谓的受教育者,都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一粒沙,一朵浪花,一声清唱。——我们的母亲是黄河,我们的老家在大海!

 

    2、本文均选自“我的随感录”;选编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09、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