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完整的企业商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软件产品开发与销售、技术服务和相应的系统集成等。公司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走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之路,从为国内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大中型企业提供计费帐务系统和呼叫中心系统起步,逐步向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商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商业智能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主营的商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可以细分为企业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和基于BI 的CRM 应用三类产品。
2、行业背景
行业增长:根据通信网络运维专业委员会的《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分析报告》,2009 年我国BI软件市场规模为31.08 亿元,比2008 年增长15.24%,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到2013 年将达到59.20 亿元,未来4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7.48%。
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商业智能作为一个成长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个良好发展机遇。总体上,商业智能行业的发展主要与下游多个产业的IT 投资规模保持相关,并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周期性。不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和对商业智能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该地区的商业智能市场需求,由于电信、金融等行业各省分公司信息化程度和对商业智能的认知程度较高,总体差异不大,因此商业智能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电信、金融等行业内的大中型企业往往在年末相对集中支付合同款项,商业智能领域内企业的现金流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然而,电信、金融等领域内客户的商业智能系统需要不断更新,相应的商业智能应用软件业务并不存在季节性特征。(2010公司净利润在各季度分布差异较大,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上半年占42.5%、三季度占10%、四季度占47.5%)
行业竞争:因技术、研发、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差距,商业智能的工具平台软件市场,基本被国外主流供应商所占据;在商业智能应用软件市场,国内供应商的优势明显。
市场格局:电信业商业智能应用软件方面,市场份额前几名厂家分别为亚信科技48%、华为19%、联创科技10%、新大陆10%,东软集团、天源迪、东方国信、天源迪科、神码思特奇等约13%。这些公司都以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BSS)为主营业务,其他产品线如BI 软件为辅。公司是唯一以BI 软件为主营业务,全部产品研发都围绕商业智能应用开展,解决方案较其他公司更加具备专业性和先进性。公司是“企业数据平台”和“企业数据分析应用”两大BI软件的行业龙头。
亚信科技是中国领先的电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软件方案和服务涉及IP、VoIP、宽带、无线、
3G 等等技术领域,包括:业务支撑系统(计费、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分析、网管系统等);电信增值应用系统以及电信级网络解决方案等。
联创科技的业务范围涵盖了软件与服务外包、现代信息服务业、高科技医疗器械、软件人才教育等多个领域。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商之一,其产品包括计费、认证、网管、客服中心等六大系列。
天源迪科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和服务的供应商,主要为政府和电信企业提供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商之一,其产品主要包括:综合计费、在线计费系统、自服务门户、CRM 系统以及经营分析系统。
东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IT 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
议价能力:商业智能行业面向的客户主要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电信、金融、能源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这些客户在各自领域内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商业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又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话语权,降低了商业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因此,面向下游行业,商业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处于弱势。
3、客户资源
公司已与中国联通总部及其所属25 个省分公司和中国电信所属15 个省分公司、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铁通总部和4 个省分公司以及中国移动内蒙、河南分公司提供BI软件产品与服务,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持续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客户的稳定和优质,公司与优质客户的合作也推进了公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服务手段的不断改进。
2010
年,公司积极开拓中国移动和跨行业市场,销售范围从原来的省会城市为主开始向各省的地级市推广。
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是一种稳定的、互相依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讲,公司提供的商业智能应用软件具有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且更换电信行业商业智能应用软件的工程量大、施工复杂、成本高,所以公司主要客户粘性较高。
4、研发与人才
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逐步壮大,报告期末,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已发展至490 人,占员工总数94.23%。公司长期坚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截至目前,公司主要技术和业务骨干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
08~10年研发费用均点当年销售收入的13%多。
5、应收帐款
2010年末,公司应收帐款为6571.8万元,占总资产的50.74%。较上年同期增长124.93%,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致使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部分项目执行周期较长,一般在期末时会出现相当数量已验收但尚在进行付款流程的项目,根据企业会计政策,该部分项目根据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确认,从而形成了相当金额的应收账款。
尽管本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但是由于公司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他们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信用良好,所以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较好,形成坏账的风险较小。公司业务的扩张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而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货币资金,若后续流动资金不足则可能限制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
6、税收优惠
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销售先按17%的税率计缴增值税,其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经主管国家税务局审核后予以退税。
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三年,在2008 年度、2009 年度、2010 年度可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11年高新企业复审可能在下半年进行,上半年将按25%征税,复审通过后返还)
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相关条件的,免征营业税。
7、募投项目收益及折旧
公司2011年上市募集资金拟投资于“商业智能应用构建工具项目”、“企业数据仓库构建系统项目”、“探索式数据分析及应用平台项目”、“全业务营销及维系挽留系统项目”
、“数据集成和管理工具项目” 、“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等六个项目。项目计算期为6 年,其中前2 年为项目开发期,后4
年为项目运营期。募集资金将分2 年使用,其中第一年投入11,108.17 万元,第二年投入8,019.74 万元。2013年起贡献利润。
预计募集资金的投入将带来公司营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和盈利能力的迅速增强,每年将为公司带来13,352 万元的销售收入,同时每年为公司创造4,448.11 万元的净利润。
公司固定资产和研发支出规模较小,截至2010 年6 月30 日,公司固定资产净额和无形资产净额分别为318.15 万元和229.13 万元,合计占公司当期末资产总额的 3.36%和2.42%。募投项目建设预计平均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总额约为2,924.44 万元。
8、发展目标
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未来三年,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到2012 年,公司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 亿元,力争实现税后利润8,000 万元;在研发方面,力争取得募投项目的成功。计划到2012 年,募投项目产品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5%~40%。
在技术方面,未来三年公司将密切跟踪和研究国际商业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将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论引进国内,结合国内的行业应用需求,在公司现有技术架构的基础上,加快核心工具平台软件的研发,成为具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BI 软件提供商。
在行业拓展方面,未来三年公司将完善现有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加大对金融、能源、电力、交通、零售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和产品支持力度,力争到2012 年,非电信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
10%。
未来三年,公司继续遵循“递进式培养、岗位人员互换、人尽其能”的人才建设工作机制,逐步扩展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构成比例,来保障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相匹配,预计到2012 年,公司的员工总数达到
800 人,逐步形成一支技术特色鲜明、专业分工明确、研发体系合理、项目服务实施规范的商业智能领域的高素质队伍。
9、资产结构
公司资产结构体现了处于成长期的软件企业所普遍具有的“轻资产”的资产结构特征,07~09年公司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3.87%、5.48%、6.66%和3.36%。这种资产结构在公司前期发展阶段,对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业务扩张、迅速在我国商业智能应用领域取得领先市场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募集资金到位,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和研发支出大幅增加,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有所降低,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提升。
10、业务收入的持续性
为了实时把握市场动态,电信运营商每年都会对商业智能系统进行更新和改造,总部及省分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投资规划。目前公司产品已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省分公司部署实施,帮助客户建立起核心的数据仓库以及相关应用,满足市场运营的需要,并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由于商业智能系统的体系架构比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对数据的分析要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因此,发行人在系统的建设方面已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市场的变化快速且频繁,所以发行人所签订项目合同仅满足当年客户对商业智能系统更新改造需要,在新的一年对系统更新改造需求将会在新的项目合同中体现。
公司的产品属于市场分析应用型产品,需要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推陈出新,客户方也需要根据市场热点变化,每年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客户方考虑到新建系统和改造系统的成本和建设周期因素,会优先与公司签署新的改造系统合同。这为发行人后续收费项目的不断增加提供了基础,因此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快速增长。
11、股份限售及上市
公司总股本为4050万股。2011年4月25日机构网下发行的200万股限售股上市交易,流通股本增加为1027万股; 12年11月23日,金凤、毛自力等持有的372.4万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股本增加为1400万股;2014年股份全流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