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性,不如拥而抱之
(2025-11-01 19:50:34)|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面对不确定性,不如拥而抱之
玛雅·瑞泽辛/文
杨悦、王紫琳、梁珏祯、雷曜瑜、林轩宇、刘梓睿、朱雨娜、肖瑶、林依辰、贺红梅、张亦萌、李楚、侯宇欣、谭辰宇、史渺、穆艾琳、马曦涵、张茗惠、陈泳琪、秦禛涵、李彦燃、王伟、卢炜、梁鸾、李雨乐、郎子瑶、王俊、钟昌宏、雷雳译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不仅被鼓励学习,更因掌握知识而获得奖励,知识与成长和进步紧密相连。几个世纪以来,推理、科学数据收集和实验帮助我们构建出日益精确的世界模型。
毋庸置疑,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知识价值之上的,科学家们每天都为这一现实模型贡献力量。但总是有人说,“我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何不确定性常常被视为负面因素?不知道是否仅仅是幼稚或优柔寡断的表现,还是它实际上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某些宝贵的东西?
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压力
尽管我们渴望知道答案,但面对不确定性时却倍感困难。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引发的压力甚至超过疼痛刺激。研究表明,知道可能会遭受电击比确定会遭受同样的电击显著引发更多的压力。这似乎适用于许多生活情境,试想上次火车延误时你的感受,或是初次约会时不确定对方心意时的焦虑。
正因如此,在当今这个重视进步与效率的社会中,拥抱不确定性不仅令人恐惧,更显得毫无意义。但如果未知实际上可能是件好事呢?
探索未知:一场艰苦的实践
经济学家拉斯·罗伯茨揭示了规避不确定性如何误导人类决策。面对情境困境和缺乏更优选择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收集已知的数据,这种做法看似合理。然而,罗伯茨提出令人意外的观点: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决策上,数据和分析技术可能会失效。因此,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该成为父母或进行重大职业转变,那么在Excel表格上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可能并非良策。
根据罗伯茨的观点,我们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将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陷入矛盾感意味着感受多重可能性,万物皆有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将僵化的思维拓展到数据和已知之外,直面随之而来的焦虑。但这并非易事。借用女性主义者萨拉·艾哈迈德的话,我们被教导要把自己的生活描绘得完美无瑕,而不透露我们到达某处的挣扎,但本质上,生活是一场艰苦的锻炼,我们在其中起伏、成长并发现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想成为谁。
不知之云
那么,当我们踏入未知的黑暗并开始汗流浃背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一位匿名的英国修士撰写的《不知之云》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答案:对待未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体验它。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坦然接受无法掌控一切的事实,特别是那些无法预测的难题,从而摆脱自我设限带来的精神枷锁。正如罗杰斯所说,承认失控并不等于彻底失控。他邀请我们学会信任并关注生活中出现的新信息,将其视为修订人生蓝图的契机。
另一种进步之道
或许,我们不该再期待在未知的不确定性中停滞不前能催生任何进步。相反,这种状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工具——让我们与问题本身建立亲密关系。未知就像置身迷雾;一个被迫驻足体验当下的时刻,而不是四处奔波、超越或向某个目标前进。仿佛在放弃知识掌控权的瞬间,我们收到了更加珍贵的礼物:与超越自我的存在建立联结——那便是“不确定性”。
诚然:我承认自己尚未确知人生所求。但作为人类的成长与绽放不正是探索自我本质、汲取经验教训的过程吗?只要怀揣一丝信任,这段旅程便可能充满奇妙。
资料来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psychological-science-bites/202509/embracing-uncertainty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