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中国的孝道?
(2025-03-26 13:34:15)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如何分析中国的孝道?
全球视角下构建本土心理学理论的一种思路
——以孝道模型为例
杨舒雅,雷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心理学领域正迎来一场构建本土理论的学术运动。非西方研究者们致力于挑战西方心理学在全球心智表征和本土心智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的Kuang-Hui
Yeh(葉光輝)博士(2023)提出,现有的心理学理论和构念,尤其是西方主流理论,往往无法充分解释或阐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现象。因此,构建新的本土理论或构念成为必要,以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本土现象。
叶的研究强调了从全球视角出发,采用“反思性本位”(emic)和“反思性客位”(etic)两种方法来构建本土心理学理论。本土心理学不仅仅是避免西方心理学的霸权,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来探索和解释本土现象。
例如,孝道模型,最初是为了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父母与子女互动的复杂性而构建的。该模型区分了孝道的两个历史阶段: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中孝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叶提倡采用多科学范式来构建本土理论,这种方法结合了分析预测、沟通解释和批判解放三个方面,以促进全球知识的发展和本土理论的全面构建。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助于解释文化内部的个体差异。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有助于全球心理学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同时也为本土心理学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全球适用性的心理学理论的诞生。
资料来源:
Yeh, K.-H. (2023). Constructing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Theori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aking Filial Piety Model As An
Exampl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7(3), 275–281.
https://doi.org/10.1177/10892680231152191
后一篇:小学儿童的价值观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