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认为每个人都在生你的气?
(2025-02-01 13:07:06)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你为什么总认为每个人都在生你的气?
凯蒂·吉利斯/文
王紫琳、雷雳译
有一天我问我的朋友:“你在生我的气吗?”她疑惑地看着我,然后回答说:“我为什么要生你的气?”
我无法回答她。我们俩的关系好像在过去的几天发生了变化,但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她没有第一时间回我消息?因为她不喜欢我发的朋友圈?因为她看到我时没那么兴奋?我没有答案,这只是我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于那些经历了童年创伤的幸存者来说,特别对于在自恋型和虐待型家庭中长大的人来说并不新鲜。在这些家庭中,个体——尤其是个体的感受——往往被无效化、被忽视或被否定。
当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讲述自己遭受虐待和创伤的经历时,如果遭到否定、嘲笑或贬低,他们会开始内化这些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无效的。而最糟糕的是,他们要为自己所承受的负面经历负责,这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自责、自我怀疑、自卑以及沟通障碍,使他们在维持人际关系时陷入困境。
童年期是个体奠定情感基础的重要时期。理想情况下,这一时期应该充满爱、支持和肯定。然而,对于那些在虐待型和自恋型的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爱、支持和肯定可能少之又少。这种创伤的一种常见表现是,孩子们会过度焦虑,担心别人对自己生气。因为在童年时期,担心教养自己的人可能对自己不满是一种生存工具:能够预料到他们的愤怒并躲避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然而,到了成年后,这项“技能”不再为你的生存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警惕和担忧。
在无效环境中长大的人往往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强烈的焦虑。他们可能永远生活在担忧之中,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激起他人的愤怒或失望。这种焦虑会表现为长期需要保证,因此导致过度道歉或事后反复回顾确认自己的互动过程等行为。受童年创伤影响的个体会对他人的情绪更加敏感,社交场合可能会让他们倍感压力,许多人都会将中性甚至积极的表达解读为愤怒或不满的信号。这种过度敏感往往会导致自证预言:假设他人不高兴,个体可能会采取防卫或退缩的行为,无意中造成进一步的压力或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常见的想法包括:“我说错什么了吗?”或“他们一定在生我的气”。这些内心对话会造成极大的困扰,使个体难以与他人进行真实的交往,个体会感到与同伴脱节,从而觉得精疲力竭和孤立无援。
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认识到以上的这些感觉和想法是痊愈的第一步。心理治疗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释放这些感受,并挑战这种循环的消极思维模式。但治疗并不是痊愈的必要条件,许多个体也可以通过正念、自我同情、写日记以及回顾过往经历等方式找到支持和治愈。
资料来源: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