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与个人责任直接相关,内疚会起什么作用?

(2024-03-02 10:14:44)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如果与个人责任直接相关,内疚会起什么作用?

  

如果与个人责任直接相关,内疚就没有那么有说服力

华盛顿州立/

毛恩晓、高婷、王燕乔、潘玉婷、钟雨昕、于天然、吴桐、倪丽雯、荣嘉祺、邹奕竹、邓画如、王维逊、和君如、李咏怡、马欣怡、胡梦溪、杜美乐、张宗祺、梁钰昕、彭静雯、贡朗伦措、黎晓晞、曹关宇鹤、唐嘉睿、卢至柔、张亚岚、武梦婷、王瑞源、彭灿灿、徐新越、秦佳琦、阙家强、郭唯冰、柳皓然、高致煜、赵梓博、庄艳洁、丁炳元、郝思洁、江海洋、朱子航、高雅涵、吴青潞、罗晨萱、刘瑶、安峻永、彭馨、王倩、黄荷、巴吾尔江·热木江、雷雳译

 

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唤起内疚感——一种被广告商、筹款人和专制父母常用的手段——如果明确要求一个人对他人的痛苦负责,可能会适得其反。

虽然内疚被广泛用于试图说服人们采取行动,但关于其在促进行为改变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却不一致。这项发表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的元分析发现,总体上,内疚感只有很小的效应,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当内疚感更具有存在主义时,效果会更好,这意味着内疚感唤起人们想要改善社会的普遍愿望,而不是让他们对某个具体问题承担直接责任,这种策略可能被视为过度操纵。

内疚可能是有效的,但它不会产生某种神奇的结果,文章的第一作者魏鹏说,他是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的助理教授。这项元分析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让人们感到他们对不当行为或越轨行为负责实际上并不有效。从业者可能要考虑许多不同的因素,使内疚诉求更有说服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26项研究的数据,其中涉及7500多名参与者。除了责任感的影响之外,他们还发现,当明确问题是可以改变的,并提出了可能的行动时,内疚似乎效果更好。

彭和及其同事还发现,内疚在某些主题上更有说服力:即在环境和教育问题上。它在健康传播方面的效果较差。作者指出,健康话题可能比较复杂,因为所希望的行为既会影响个人,也会给他人带来好处,如接种COVID-19疫苗。

这一分析还表明,当涉及到遥远而广泛的问题时,如遭受自然灾害或社会不公后,内疚可以有效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彭说,内疚,就像骄傲和羞耻一样,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与超越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的高级追求有关,比如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团体、国家或人类社会。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对更遥远的问题的内疚感比那些对非常个人化问题的内疚感更有效。彭说:当人们想利用内疚感时,最好是含蓄地使用内疚来试图让其他人觉得他们应该承担这一责任,而不是明确表示他们要对其他人所遭受的痛苦负责。

 

资料来源:

https://news.wsu.edu/press-release/2023/11/07/guilt-not-as-persuasive-if-directly-tied-to-personal-responsibility/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