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与社交焦虑,谁“搞定”谁?
(2022-12-13 17:44: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沉迷手机与社交焦虑,谁“搞定”谁?
魏新益、雷雳
手机提供了许多非面对面的间接沟通渠道,这种特点可能会特别吸引有社交焦虑问题的人。问题性手机使用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或行为症状,如难以控制手机使用、因为离开手机感到焦虑以及通过使用手机逃避现实。
由于青春期是发展社交焦虑和问题性手机使用问题的高风险时期,以博士生魏新益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通过追踪研究考察了是否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会增加问题性手机使用,或者完全相反。由于之前大多数研究的数据包含了许多非问题性手机使用者,该研究区分了问题性手机用户和非问题性手机用户。
该研究发现:
1.
2.
3.
4.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问题性手机使用者的社交焦虑是其进一步发展问题性手机使用的风险因素。此外,青少年非问题性手机使用者的问题性手机使用是其进一步发展社交焦虑的风险因素。
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理解为什么青春期是发展社交焦虑和问题性手机使用问题的高风险时期。此外,该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为青少年问题用户和非问题用户制定不同的预防和干预策略,这可能会使父母、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者、数字技术设计师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受益。
然而,与以往大多数关于数字技术使用与负面情绪之间纵向联系的研究一样,该研究结果的效应量小(<0.3)。这种现象可能意味着未来研究应考虑一些第三方影响因素(例如用户缺乏自我调节、消极应对方式)、中介因素(例如社会孤立感、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差异或调节因素(例如性格)。
该研究的作者包括魏新益、任磊、蒋怀滨、刘畅、王宏霞、耿靖宇、高婷、王静和雷雳,在线发表于SSCI期刊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影响因子8.96)。
资料来源:
Wei, X. Y., Ren, L., Jiang, H. B., Liu, C., Wang, H. X., Geng, J. Y., Gao, T., Wang, J., & Lei, L.* (2023-03). Does adolescents’ social anxiety trigger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or vice versa?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blematic and un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0, 107602.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2.1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