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实乃天性?
(2022-11-24 09:19:49)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助人为乐实乃天性?
对婴儿的行为实验揭示助人的许多好处
魏新益、雷雳
对是否助人的增益减损思考或许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人类天性或许已经给予了助人的许多好处。研究者通过回顾婴儿在帮助任务中的表现,试图揭示人类助人背后的几种快乐本能。
一、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快乐
实验者让一半的2岁大的婴儿给予别人东西,另一半婴儿则接受别人东西。然后,研究者观察和测量幼儿的面部情绪表情。结果发现,给予别人东西的幼儿比接受别人东西的婴儿表现出更多的愉悦表情。研究者认为,这种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表情说明了婴儿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别人并且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二、增加互动互惠
实验者首先和1岁和2岁的婴儿进行来回滚球的游戏。然后,一些实验者和婴儿交换球,另一些实验者没有和婴儿交换球。结果发现,婴儿更愿意帮助那些和自己交换球的人。实验者认为,这说明婴儿可能有一种“礼尚往来”的本能,因而更愿意帮助那些和自己交换东西的人。
三、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和更多的帮助
研究者让27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递送球或一个人拒绝给另一个人递送球的情景。结果发现,婴儿更喜欢帮助那些给别人递东西的人,这说明婴儿可能会通过帮助行为评价别人的好坏,且更喜欢帮助那些助人的人。
然而,获得良好评价可能不能让婴儿获得助人的内在快乐。研究发现,不管是在他人不在场或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婴儿帮助行为的概率仍旧非常高。这说明他人的评价似乎不能让婴儿获得内在快乐从而去更多地帮助别人。
四、成为榜样带动别人
一个研究让母亲和她的婴儿一起整理野餐场地或者自己整理场地,结果发现与母亲一起整理场地的孩子在之后更可能帮助别人。这说明母亲的帮助行为带动了婴儿的帮助行为。
五、接受他人的鼓励
帮助别人更可能受到他人的鼓励或奖励。然而,接受他人的鼓励可能会损害内在的快乐。在实验者反复地鼓励和赞扬19个月大婴儿的帮助行为后,婴儿在24个月大时的帮助行为反而减少了。这一结果说明接受他人鼓励可能会损害助人的内在快乐。
结论
为了证明助人为乐是天性,作者总结了之前婴儿帮助任务的实验并发现了助人行为带来的几种好处:关怀别人的快乐、增加互动互惠、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成为榜样带动别人和接受他人鼓励。然而,获得好的社会评价与接受他人鼓励并不能让婴儿更想助人,似乎还会减损他们内在的快乐。这项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了人类存在某些助人为乐的本能需求,为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世界提供了启示。
资料来源:
Köster, M., & Kärtner, J. (2019). Why do infants help? A simple
action reveals a complex
phenome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