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NCP患者,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传染病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做到各尽其责及时作出医院一下管理制度。
1.范围,适用范围:门诊。
2.定义:门诊是指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感染防控要求设立的专用诊室,用于经常来医院取药的相关的病人。
3.权责,严格执行本项制度与流程。感染小组:对部门/科室性制度进行审核,对制度进行培训、检查和完善相关作业标准流程。感控小组:必要时对关键性制度进行论证。分管院领导:审核相关制度及实际工作的相关指导。
4.作业标准,严格执行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进入诊区时,工作人员须戴 医用型防护口罩,手套、工作帽、防护眼镜、病人须戴一次性口罩。接诊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要用合格的干手消液喷洒消毒双手,操作后用 0.2%过氧乙酸液消毒双手。尽量开窗通风,保障新风畅通。无通风条件时安装空气消毒设施。离开诊区时,用合格的干洗剂消毒双手,脱去口罩、手套、工作帽、防护眼镜等,用 0.2%过氧乙酸液浸泡双手后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用安尔碘棉签擦拭鼻孔。污染物品:由室内工作人员送至门口,外勤人员将其送到指定地点消毒处理。清洁物品:由外勤人员送至门口,室内工作人员接收。在门诊,医务人员对接诊的发热病人或来自疫区或有可疑接触史的病人, 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详细检查(测体温、查血分析、胸部 X
光透视等)。并作好记录。医务人员不能草率作出诊断和处理意见。特别对胸部 X
光透视有改变的病人,不要轻易按一般炎性病变处理,而放过一个可疑病人,必须保证避免非典病人因漏诊而产生严重后果。发现疑似病人时,应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不能让病人随意走动。同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5.接诊护士:对于经预检分诊后由专人送达的病人,接诊护士引导病人进入诊室就诊。对于自行到门诊就诊的病人,接诊护士应为其提供医用口罩, 并测量体温后引导病人进入诊室就诊。实行单人就诊。就诊病人多时,接诊护士引导病人有序候诊、就诊。对疑似病人,若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指导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并将卫生纸丢入密闭的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离开门诊隔离室。每日负责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体温监测并做好登记。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立即隔离,控制蔓延,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使用中的消毒剂按1000mg--2000mg/L,进行浓度监测,并指导保洁人员正确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保洁人员、接诊病人的卫生宣教、个人安全防护及管理。原则上限制陪护,若特殊情况需要陪护,必须指导陪护人员严格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接诊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准确、详细登记病人基本信息、接触史、症状、体征等,做到重要信息无漏项,可追溯。严格执行相关诊疗流程。掌握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做到合理使用。积极配合感染管理科进行各种医院感染的常规监测和调查。掌握自我防护知识,认真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以及穿脱流程。
7、病区分区明确,“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的标识明确,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各种服务流程,洁、污分开,疑似或确诊患者由医务人员按照指定路线带人病区。
8、:患者进入病房前更换病员服,个人物品及衣服集中消毒,由医院统一保管。
9、确诊患者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10、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11、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1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13、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进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14、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清洁用品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6、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各类物品消毒应遵照附件一的规定。
17、医务人员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具体措施包括: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穿脱防护用品步骤见附件二。
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若需离开隔离病房,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严格探视制度管理,不设陪护,必须探视时,应做好必要的防护。
18、患者出院、转院必须进行沐浴或适宜的消毒处置,更换个人衣服离开病房;个人物品消毒后可带回家。
19、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20、如有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进行尸体处理。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火葬场火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