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保健分析健康体育 |
分类: 舞文弄墨 |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2018年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倒春寒通常发生在3月初至4月底,时间跨度达两个月之久。我国南方回温快,更早入春,发生倒春寒的时间早,而北方常在4月以后才发生倒春寒。
中国春季(3~4月)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高能预警
初春时节天气变化频繁,乍暖还寒时,气温忽高忽低,很多人会因为无法耐受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引发各种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炎疾病都是“倒春寒”时期发病率较高疾病。
春天养生防病应以预防为主,具体应这样做:
防外感
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食物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
主要是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如跑步、登山、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调节情绪
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咖啡因、苯乙胺的食物,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可通过养鱼、赏花、垂钓等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强化治疗或做必要的调整,防止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春季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