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寒已到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

(2018-01-05 11:30:37)
标签:

冬季

健康

教育

美食

运动

分类: 健康保健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冰河结冻,万物休憩,天地闭塞,阳潜阴施。

小寒时处腊月,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为春节作准备。

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小寒”莅临之际,人们应遵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还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精神调摄

冬季易受到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绪调节。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唯有梅花凌寒而开。

饮食调整。

冬季膳食应多吃温性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吃些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锻炼强身。冬季适当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并补阳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后用凉水洗手、洗脸,这对身体有益,可“唤起阳气”,增强耐寒抵抗力,对适应环境变化有所帮助,并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冬季锻炼可打太极拳或拍打功、疏通经络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绳、球类等运动项目。但不可运动过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季养生保健
后一篇:胃癌预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