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暑已过,秋季养生。

(2015-08-24 08:25:33)
标签:

野生菌

秋季

贼风

秋季养生

季节

分类: 健康保健

处暑已过,秋季养生。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养收,春天养生夏天养长,冬天养藏。《内经》早指出了养生与自然变化的紧密联系。只有适应了自然气候的变化,才能真正做到益寿延年。夏末初秋,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变大,身体和肌肤都需要额外的呵护。秋燥、湿邪、贼风、秋郁是这个季节我们特别要注意的4个保养重点。

  一、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怎么来养阴防燥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三、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四、防“秋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怎样防止秋郁呢?

  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

  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

  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等。

  秋天宜登高远足,是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于群山环绕中,置身天地间,可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

 秋季是个疾病高发期,因此,想要做好秋季养生工作,你就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首先要重视的便是秋季养生,只有做好秋季养生工作才能让我们安全度过多事之秋。秋季是个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做好秋季养生工作,同样也能很好的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这里为大家盘点秋季常见疾病。

  1、急性胃肠炎

  入秋后的秋季养生,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急性肠胃炎,进入秋季后我们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因此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而这个季节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时候,如果大量的进食一些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饮食应该定时定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保持精神愉快。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2、口腔溃疡

  干燥的秋季让我们很容易上火,而口腔溃疡就是上火最直接的表现。而导致口腔上火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干燥的气候所导致之外,口腔损伤、营养缺乏、激素变化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

  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此外,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改善体质。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自己平时的营养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应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http://img8.3lian.com/ychatu/20/04/5163876_774159.jpg

  3、感冒

  秋季天气变幻无常,忽冷忽热的气候特点让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及时调整,因此在这样一个多变的季节里感冒始终在我们身边打转。要想预防秋季感冒,除了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多注意运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如果是已经患有感冒的患者,在这个时候应该尽量的多喝水多休息,在饮食方面则需要吃一些清淡口味的食物。而且在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它提高自身抵抗力而且帮助你尽快的恢复病情。感冒症状不严重的话可选择中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并且还要注意及时清洁口腔,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控制情绪,疏导身体内郁积的火气,还可以补充维生素B和C。

  4、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秋季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都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这种痒多半是阵发性的,而且轻重与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一般情况下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

  很多人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喜欢每天洗一个澡,专家指出这是不科学的。这个季节,沐浴不宜过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碱性较大的成分。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5、习惯性便秘

  到了秋季后由于气候的干燥,因此很容易导致大便出现干燥难排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便次减少,粪质坚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胀感、欲便不畅等。因此到了秋季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温水,因此来有效的预防便秘。

  6、鼻炎

  秋季的气温通常昼夜温差都很大,这样的气候特点导致鼻炎的频繁发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秋季由于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的变化,因此很容易患上鼻炎或者鼻炎发作。如果出现有频频打喷嚏直打得头疼、胸疼、肚子疼等情况的话,一定要提高注意了因为这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这个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并且保证饮食的清淡,这样才能远离过敏原。

  7、防秋燥

  秋季还应该注意预防的就是秋燥,它对人体伤害最为大的便是肺部,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从而导致我们出现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秋燥症”。而且秋燥还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所以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柿子等食物,以此来润燥养肺。

秋好食菌——这已经是每到这个季节约定俗成的习惯了,无论世界各处,似乎都有这个习惯,更有爱菌之人深入山林亲自寻觅。此时,若是不吃上几个野生菌为食材的菜品,似乎总觉得缺些什么。野生为菌,所以也就意味着野生菌大多不可人工种植,这更让我们垂涎于新鲜菌子上市的季节。回看中国境内,野生菌集中出自云南,此刻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等待泛着泥土香气的新鲜野生菌上桌。

  新鲜野生菌

  野生菌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占少部分,它们不单是餐桌上独特的营养美食,多数更是珍贵的药材,对身体有滋补和调养的功效。每年到了菌生季节,很多人会亲自到山里采摘野生菌,认识野生菌就非常有必要了。

  秋季必试野生菌

  黑松露:

  是块菌的一种,又因为那个小猪找菌的真实事件,被称为“猪拱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名贵的一种野生菌,尤其是在欧洲餐桌上,被称为食物中的黑钻石。

  羊肚菌:

  因为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素中之荤的美誉。可与多种肉类的营养相当,被誉为蘑菇之王。

  松茸:

  以云南来说,松茸的出口量相当庞大,尤其是出口日本。松茸分级非常复杂,从1级别到P级别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很多类。吃松茸最棒的方法就是切片不蘸任何作料,直接吃,口腔里香气回绕。

http://img8.3lian.com/ychatu/20/04/5197553_012139.jpg

  虫草:

  冬虫夏草说起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名贵的滋补型中药材,价值颇高。

  青头菌:

  色泽十分独特,青色的菌头十分讨巧可爱,味道微甜,颜色虽然独特但并没有毒,可以明目泻肝火。

  干巴菌:

  生于山林松树间,外貌虽不好,但口感极佳,有一种好似牛肉干的滋味,菌肉韧性很高,微干,越嚼越香。

  鸡枞:

  生于白蚂窝之上,肉厚实,口感脆甜,与鸡肉相似。新鲜度高的鸡枞可以先从生吃开始,有种冲到大脑的清香味。除了鲜食还可以晾晒后炒制,鸡枞含磷量高,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磷元素。

  虎掌菌:

  古时候,是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草丛深处,具有很高的抗癌功效。

  注意事项

  1.入菜时,选择已经被确认为可食用的野生菌品种。

  2.要选择在优质条件下生长成熟洁净的野生菌。

  3.切勿大量食用,一次最好只吃3-4种。

  4.第一次食用某种菌,甚至是熟知的优质菌种,也要适量。

  5.不要尝试没有见过的品种,避免菌中毒。

一场秋雨一场寒。脖子、腰肾、脚踝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较少、血管丰富,一旦受寒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在凉爽的求雨天,这三个部位应该做好保暖。

  暖颈:扩胸仰头抻筋骨

  脖子本身就很娇贵,再加上有人有慢性劳损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

  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戴围巾或穿高领衫,让脖颈不露在外面。还可以扩胸仰头抻筋骨,即双手交叉放在颈后,同时扩胸,头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颈与手臂形成“抵抗”之势,锻炼头颈部肌肉。

  暖腰:按摩疏解受凉不适

  老年人中比较高发的寒湿性腰痛主要就是腰部受风寒侵袭引起,在阴雨天会加重。而女性腰部受寒引起的气滞血瘀,会影响卵巢等生殖系统机能。

  除了戴腰围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疏解不适。双手交叉,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热后直接捂在肾俞穴(俗称“腰眼”,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上,用手掌温暖腰肾,同时双手顺时针按揉。

 

http://img8.3lian.com/ychatu/20/04/5-12101G45640641.jpg

 

  暖脚:40摄氏度水泡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除了穿厚袜子外,泡脚也是保护脚踝的好方式。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作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泡脚时加些中草药效果更好。其中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使用时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此外,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询问医生。

到了秋季,天气凉爽,人们往往胃口大开开始大补。请注意哪些是错误养生。
      1、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

哪些是养生错误 三联

  6、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