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抑郁症

(2011-09-09 13:47:25)
标签:

美国

抑郁症

甲状腺素

肾上腺素

庸人自扰

健康

分类: 健康保健

W020110908267406561820.jpg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千古流传的词句如今看来倒成了今天很多人的写照。最近总是莫名的愁闷出现在很多忙碌的青年人身上,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了?这样的症状:情绪问题叫做“秋季抑郁症”。那什么是“秋季抑郁症”呢?,“郁闷”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很多人并没有想到抑郁症。这个曾经让人陌生的字眼,如今正像流感一样随时可能袭击任何人。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近几年城市中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中国有超过3000万名抑郁症患者,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不仅如此,抑郁症甚至已成为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被医学界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更超乎想象之外的是:早在几年前曾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他们的背后,至少有超过3000万的抑郁症患者家属与之朝夕相处。一方面,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负担,他们随时可能从家属群体走向患者阵营;秋季抑郁症

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目前抑郁症人群形成了三个最密集的年龄阶段,30岁到50岁的人占了40%左右,是患病主要人群

  A.隐形的杀手

  抑郁症的前兆有很多,一般来说,抑郁症的前兆有17个信号,大家应当警惕这些抑郁症的前兆信号:

  1.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2.思维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3.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

  4.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

  5.长期失眠,持续数月。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

  7.善感多疑,怀疑自己有大病。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

  15.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甚至闭门索居。

  16.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7.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C.离我们很近

  思想偏激或者爱钻牛角尖,还有失落感强的人得抑郁症的几率相对较高。

 秋季抑郁症

 12月7日中午,带着孩子走出心理研究所的大门,王丽华(化名)轻松地舒了口气。经过两个月的心理治疗,孩子的抑郁症终于治愈。但王丽华仍心存担忧:孩子的病还会不会再复发呢?几个月前,王丽华在某中学上高二年级的女儿婷婷(化名)逐渐变得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甚至萌生自杀的念头。经检查,女儿的症状是典型的抑郁症,这让王丽华夫妇吃惊不小。担心孩子会在学校出事,只得让女儿休学在家。最初,女儿依靠安眠药、镇静剂和抗抑郁药来抵御这个悄然袭来的“梦魇”。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女儿恢复的效果并不明显。她随即经人介绍带孩子来到心理研究所进行心理治疗。经过两次心理治疗后,孩子的症状明显减轻。王丽华充满了信心,现在孩子的病完全好了。然而,王丽华却也“郁闷”了,好端端的女儿为何会得上抑郁症?

 秋季抑郁症

 时间倒退,抑郁制造了一起起让人惋惜的血案。

  2010年6月,一高校副教授上吊身亡;2010年11月,某家属院一男子跳楼;

  当前,这一“流感”正在城市中蔓延。我们每个月平均要接诊100多位患者,这个数字和四年前相比,增长了30%以上。抑郁已成为前来就诊的病人主要的“心理杀手”。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目前抑郁症人群形成了三个最密集的年龄阶段。第一个是从青春期到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占30%左右;第二个是从30岁到50岁,占了40%左右;第三个就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

  现代社会日益加剧且无孔不入的竞争机制,是抑郁流行的原因之一。各种诱惑成为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浮躁心态的成因,浮躁加深则演变为焦虑和抑郁。特别是“80后”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依赖、自尊、敏感和特立独行等性格特征更让他们对“比较”结果的反应强烈。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人一旦离开父母,便发现自己变得异常无助和孤单。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再到高中生发病的另一个因素是,目前国内的教育太强调学业,导致很多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很多家长不去考虑怎么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过早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通过孩子来实现他的心愿。这样一来,全家的远大目标就都落在孩子一个人身上,给他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现代婚恋问题导致的抑郁症,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男女一方出轨后,另一方对婚姻认识的片面最终导致抑郁症。而在女性中间,一个突出的抑郁症人群就是产后妇女,这些妇女总认为生了孩子就立了大功,一旦家人没有如其所愿的照顾,这些女性的产后抑郁症也在不断上升。

  个人心态和自我调节的不同,抑郁症发生的几率也不同,思想偏激或者爱钻牛角尖,还有失落感强的人得抑郁症的几率就相对较高。抑郁症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如果我们潜意识里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再比如,我们每个人老想着争强好胜等,一旦愿望不能实现,长期压抑的状态很容易引起抑郁症。

  抑郁症对人的危害很大,它会彻底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发病率很高

  D.治疗的软肋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各大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并不高。

  此前,人们也许会经常听到抑郁这个词,但是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它现在似乎成为了一种病毒,甚至是能够传染的病毒,这让人感到很意外。

  在心理科门诊,见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坐在椅子上候诊。她头低得很深,一言不发。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她旁边,一会儿整理女孩的衣领,一会帮女孩梳头发。

中年妇女姓张,女儿小林(化名)正在一所大学读大二。张阿姨说,去年小林返校后不久,张阿姨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孩子情绪非常不好。“医生说孩子有自杀可能,让我好好盯着她。”张阿姨说。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许指出,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有一个总结:就各阶层表现形式分类,白领阶层、管理干部、知识型人群和都市人群患此类病的相对较多,尤其是从领导岗位、实惠岗位、垄断岗位离任、退职、退休的人员,一旦退下来,怨天尤人、患得患失之中不免脾气狂躁、自我抑郁成疾。而在现职的管理层面和事业单位中,由于竞聘上岗,同事、领导间的尔虞我诈,多不能“适者生存”的人往往容易被“淘汰”或冷淡。幸免“蹈红线”、“打擦边球”的人,灯红酒绿之中,总难免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慌,因此而成为抑郁症多有光顾的人群。

  从近几年的接诊看,17到40岁之间的人群,抑郁症发病率非常密集,且显常态化。学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之前看过一篇资料,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杀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各大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并不高。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还没有被普遍重视的社会问题,就诊识别率低仍是目前抑郁症防治的软肋,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九成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分析其原因,一是社会上广泛存在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以及病人的自卑感。许多抑郁症患者不好意思就诊,有的到医院就诊也是偷偷摸摸,不想让别人知道。二是许多患者没有意识到这是病。三是许多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低,对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许宏冰说。

  由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常常以慢性疼痛、疲劳乏力等症状就医,因此绝大部分医生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致使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被漏诊或是误诊。

  到医院看心理医生,说明自己心理有问题,很没面子。这是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检查的原因。高玲说,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只有抑郁症重症患者才肯去医院接受治疗的现实。对此,各大医院的医生皆认为: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只要吃药就能好。但事实上,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如果发现及时,经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治愈病症。

  心理治疗目前还面临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心理治疗就是跟人聊聊天,做做思想工作;二是即使心理治疗有效时,仍不能理解症状是如何缓解的。为此,每个星期六上午,都会组织一些心理咨询师或患者到研究所看书。他们所读的书并不是心理书籍,而是《庄子》、《老子》、《列子》,这些书籍是讲道法自然的,能更高层次地认识自我。

 秋季抑郁症

 秋季抑郁症又名“秋悲”,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秋季抑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

  而这种问题的出现跟秋季的特殊性不无关系。医学研究发现,秋季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光照时间的缩短。当光照时间缩短,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唤起细胞兴奋,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此外,抑郁还与秋季高发的脱发现象相关,俗称“鬼剃头”的斑秃,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市心理咨询中心郭莲舫教授指出,精神上的刺激,特别容易引起人体环境的失衡,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人的头发根部的毛母细胞随之受到干扰和破坏,大批淋巴细胞乘虚而入,使头发终止生长,根部变性、坏死、色素颗粒解脱,最后迫使头发呈撕裂状态而脱落。

  有资料表明,抑郁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全球现有1%的人遭受此病折磨。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抑郁症也日益增多。

  据上海市权威心理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初次发病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至40岁。国外统计表明,抑郁症一生中的发病率为5%,其中15%的病人在秋冬季节初次发病。因此秋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而且,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和城市人成为抑郁症的主要发病人群。

  自我解郁两部曲

  第一招:适当光照户外活动 调动兴奋情绪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第二招:学会放弃知足常乐 切莫庸人自扰

  激发抑郁症发作的心理因素,对男性而言,主要是事业、理想带来的压力,而女性则主要因为情感问题,表现为亲密关系或依赖心理被破坏。其次,中老年人正处于内在生理机制的变化中,因为退休或更年期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或存在失落心理,容易为环境所左右,而在秋季发生精神抑郁。另外,从性格特质来看,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好胜心强、完美主义者,往往也容易感秋伤怀患上精神抑郁症。所以,要学会正确面对人生,学会放弃,切莫庸人自扰。

W02011090826740671292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