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春天伊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时人们却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种现象就是春困,又称“春天疲劳症”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春困的现象,春困是不是一种病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本是大地复苏、万物蓬勃的美好季节,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出现“不觉晓”反常现象,这是何故?
http://www.fx120.net/special/UploadFiles_2435/200902/2009021108564449.jpg
我们知道,人的生理活动与外界是有关联的。冬天,人们受到寒冷的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封闭状态,血流量减少,皮肤就像一堵挡风的墙,抵御着寒冷,减少热量散发,维持人体恒温状态。体表血管收缩,就会使肝脏血流量增大,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也相应地增加。这样,在漫长的冬季里,大脑逐渐养成了在高氧供应状况下“工作”的习性。春回大地,天气变暖,空气由干燥趋向湿润,使得人体血管和毛孔日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这样供给大脑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了。同时,春天处处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空气湿度、温度也较适宜人类活动,加之昼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加强,耗氧量加大,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了,而大脑对冬天充足供氧的依赖性一下子还扭转不过来,从而使人体感到困倦欲睡,全身疲乏无力,即通常人们说的“春困”。可见,“春困”是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春困不是一种病.我们过去讲古人不是留下一句话嘛"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什么春困呢?春困属于春天阳气开始上涨、万物复舒,但是人从冬天过来以后,阳气一下子长不出来,阳气跟不上,所以说感到疲乏。另外从中医的角度上春天肝脏属木,木主生发,像春天树叶开始发芽了,肝属木,在医学上我们说“肝上亢、上有清空。”这样造成人困乏,但是它不是一个病态。
春季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体表血液循环旺盛,而使流入大脑的血液比冬季少,大脑供氧量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降低,于是出现了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状。另外,由于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加快,而细胞代谢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如果这些酸性物质得不到及时分解和排泄,也会让人感到疲劳和困乏。因此,建议春困时应适当调理饮食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适当增加白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等食物。
在春季也要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C有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维生素B族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所以,多食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对解除春困有积极作用。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胃过度膨胀,人容易犯困。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这会造成了大脑供糖不足,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其实,早餐一杯牛奶外加几片面包是不错的选择。但牛奶最好别空腹喝,一定要与淀粉类食物结合。白天总觉得没睡醒,那就用晚上多睡或者白天补觉的方法解决春困,行吗?我们这种用多睡觉的方法解决春困是不可取的。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加以区别,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左右就足够了,过多睡眠反而会使人昏昏欲睡。如果春困已经袭击了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赶走春困。
方法一:触觉刺激
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消解春困的目的。
方法二:视觉刺激
走出室外,或在高处举目眺望。如果长期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春困。
方法三:嗅觉刺激
困倦时,可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的气味,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阳台或庭院中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对缓解乏意也有益处。
方法四:听觉刺激
困倦时,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激励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以愉悦身心,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影视,在获得欢笑中,兴奋神经,驱除困意。
方法五:活动肢体
困意时,活动活动肢体,可疏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
一般我们都在头部上做一些手法治疗。去缓解(春困)改善脑部供血,起醒脑开窍的作用。
在开始按摩前,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一会要提到的几个头部穴位,分别是风府穴、风池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印堂穴和攒竹穴。下面就让我们体验按摩这几处穴位给您带来的神奇感受吧。
一般我们先做首先做的地方就是先揉太阳穴。太阳穴在人的眉梢和外眼睑连线的终点。一般我们都双侧在自己家都能做,用两手双侧清揉揉太阳穴。
揉完(印堂穴)揉俩眉头,俩眉头这两穴叫攒竹穴。在家也可以用俩手这么去揉,像我坐在后面就可以这样去揉。可以按压按压可以揉,可以按压按压可以揉。
攒竹穴位于双眉眉头处,按摩时可采取指肚按压与轻揉相结合的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顶两耳间的连线的终点,平时可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前后左右一寸处分别是四神聪穴,这两个穴位在按摩时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按压、轻揉。
再来一起做一遍,脊椎上方入发髻的凹陷处是风府穴。可用拇指轻揉20到30下。风府穴的两侧有两个凹陷叫风池穴。风池穴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拿捏、按压或者揉动都可以,在有旁人帮助时也可以像上牵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