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季养生之注意事项

(2011-02-24 11:02:25)
标签:

天气预报

三黄片

牛黄解毒片

实火

呼吸道疾病

分类: 健康保健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快,往往身体无法快速适应气温的变化,因此,春季不宜过早的减少衣服,秋季也不适合过早的增加衣服。比如明后天就可能出现春寒。

    春季养生讲究“春捂”,也就是当气候从冬季进入春季时,应该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的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会缠身难愈。

    “春捂”应该注意什么?

    减少衣服不要急

    春季气温回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常常不能准确预测气温变化,再加上气温可能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更容易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发生,甚至使原本身体的疾病更加严重。因此,不宜过早脱掉厚衣服,注意保暖。

    “倒春寒”别小看

    春季是常见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过敏性疾病,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者粉尘飞扬,症状就会出现;再加上“倒春寒”往往容易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不可小视,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护

    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即取生姜1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煮成茶,少加红糖,日日饮用;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此类病人,不可食用寒冷食物,亦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温热之品,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患。

春季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养肝,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比较旺,容易出现易怒、上火等症状。因此,春季养生养好肝,可以减少上火的现象。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上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

  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为实火。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有的上火情况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赶走春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