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孩子担心焦虑就是爱孩子?√
| 分类: 亲子教育 |
中国的父母,几乎没有例外地无比操心和担心孩子的事情!他们往往大包大揽孩子的事情,因为这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比对自己的事情还着急十倍百倍,孩子有一点点问题就焦躁不安坐卧不宁,小到孩子病了痛了、孩子心情不好了也着急不安心疼不已,大的事情则经常代为决策,看不得孩子“走弯路”、犯错误、受挫折,孩子一说不想学习或不去学校就无比抓狂……这些都给他们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但他们全都觉得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全都辩解称“我们是因为爱孩子才这样!”他们非常坚信这是爱的表现,这样做表明了自己是负责的爹妈,表明了自己是善良的有爱心的,他们往往还为自己“负责”、“有爱心”的心态和表现感到自豪甚至得意。为了后面更好的表述,我们姑且给这些父母起一个名字吧,就把他们统称为“共生父母”。
我不想再用拐弯抹角的、委婉的、文雅的、温柔的、令人容易接受和不那么抗拒或排斥的语言,而是很想用直白的、极端的、粗蛮的、有点伤人的语言来指出:为孩子无尽担心焦虑的心态是最愚蠢、最错误、最有害的亲子教育心态!是父母掩饰、修饰、遮蔽、逃避自身丑陋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是对爱的最荒唐、最离谱、最具迷惑性的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文字来表述?因为太多这样的父母,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强大的刺激,他们根本就不会愿意直面自己的问题,或许只有危言耸听的、伤害性的语言才能惊醒他们。
要深入分析共生父母表现出来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爱”,为孩子的事情着急、焦虑、心疼……这就是爱孩子吗?我的回答:不是!真正的爱是能够促进爱的对象成长的行为!一切阻碍孩子成长的行为都不是爱,而且爱的反面——祸害,而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的着急、焦虑、心疼……就是阻碍孩子成长的行为!那是一种真正的害!这个时候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共生父母表现出着急、焦虑、心疼……是如何祸害孩子的?会有哪些可怕的后果?1. 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就着急焦虑,首先令自己进入了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不冷静不理性的状态,而人在情绪状态下的思考、决策、行动大概率都是错的和低效的!2. 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就着急焦虑,这必然导致孩子也跟着紧张、害怕……的状态,这也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举一个典型又简单的例子:孩子摔了一跤,大人大惊小叫的反应就必然令孩子也立马紧张起来,孩子很可能本来都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在大人的大惊小叫中也变得紧张和神经兮兮起来,孩子本来不哭的,看到大人的反应就立马“哇哇……”大声哭起来了。3. 大人着急、焦虑、心疼……的反应最终一定会成为孩子和父母博弈的重要筹码!需要得到关注、关心几乎是人的本能,懒惰、享乐也是人的本能,当孩子发现自己表现得的“不好”时父母就会着急焦虑,就会关注自己、对自己妥协之后,孩子就一定会逐渐形成利用父母的这个弱点来达到获得关注关心、懒惰享乐的目的!4. 当还孩子发现父母比自己更着急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为我操心为我擦屁股的之后,他就一定不会再为自己的事情上心,更不会着急!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不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习惯或模式。5. 这样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脆弱、承受力很差,也非常缺乏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咨询中,我对很多很多共生父母解释和分析过这些道理,但大多数的共生父母还是做不到孩子出现问题不着急、不焦虑、不心疼……他们都众口一词地辩解“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怎么可能不着急呢?不着急的父母还配当父母吗?……”他们都觉得不为孩子着急的父母是无情的和绝情的、不近人情的、没有人性的,是不可思议的和无法理解的。这些父母为什么改变不了?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无比坚定地认为那样做是无比正确的,那样做才是“有人情味”的,甚至可能会在心里认为不这样做的甚至就不是人!因此他们实际上是非常抗拒咨询师的分析的,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父母为孩子的事情着急是错误的?因为这本质上是一种病态共生,什么是病态共生以及如何判断某个关系属于共生?可以去我公众号查阅“什么是共生和共生绞杀?”。病态共生最主要的特点包括:彼此缺乏健康的心理界限、双方都没有安全感、完全不会换位思考、非常敏感、脆弱,反应过激而极端……
病态共生的人肯定是不独立的,他们必须与另外一个人共生,也就是必须获得与另外的某个个体是一个整体的“一体感”,他们的心才能获得安定,否则他们就会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感觉,因此当他想到必须和那个与自己共生的人分离的时候,就相当于要了他的命!为了避免这种在他看来极度恐怖的事情出现,潜意识就会给当事人支招,而且是简简单单的一招——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不是爱!这样就完全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任何行为,就可以继续保持自己对象共生的状态,也因此当事人对咨询师的意见一定是极其反感、排斥、抗拒、厌恶的,进而可能会对咨询师产生出一丝丝甚至是强烈的憎恨之情的。
即使极少数那些有一丝丝改变欲望的共生父母,因为理性与共生模式相比是那么的弱小,在改变的博弈过程中,多数事实是会被模式打败的,所以大多数想改变的父母很可能也能坚持那么数日或数周,然后就退回到原有的模式!
面对这样的情况,咨询师能怎么办?我的做法是不停地蜻蜓点水式地轻轻点一下,这样做的结果是:有不少共生父母接受不了,就再也不来咨询了;有一些共生父母当作没听见,完全不为所动,他们只需要咨询师给孩子咨询,咨询师一说到自己的问题就嗯嗯啊啊;极少数的共生父母真的听进去了,也似懂非懂地同意了咨询师的分析,并有一些行动,但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极少数之极少数的共生父母,能够坚持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的!
最后想说明:如何“爱孩子”才是正确的?答案是:不带任何情绪地去做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为孩子的事情着急、焦虑、心疼……的共生父母们,他们都有一个错误逻辑:父母只有着急了才能更好地思考孩子的事情、为孩子做更多的事。这样的逻辑在我看来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着急的心态和做事的行为实际上可以有四种组合的:着急的心态+做事的行为、着急的心态+不做事的行为、不着急的心态+做事的行为、不着急的心态+不做事的行为,用心去想一想,就一定会同意:“不着急心态+做事的行为”的组合是最理想的!声明:明白和同意这个道理和做到之间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具体怎么做?这就完全超出本文的范围了。
文字篇幅不小了,到此收笔吧。希望本文能给广大共生父母们一些启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