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犯错后怎么沟通?√

(2022-05-26 01:19:01)
分类: 亲子教育
孩子犯错后怎么沟通?√

所有的家长一定都遇到过孩子犯错的情况,大多数的家长一发现孩子犯错,很可能都会马上进行批评甚至是奚落、嘲讽、痛骂……但所有这样对待犯错的“教育”方式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为什么?因为批评、否定、压力是无法改变人的!只有包容、接纳、爱才可以改变人!

家长们之所以会这样处理,有N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长们很可能都非常地坚信:只有批评、否定、压力才能改变一个人!但实际上这是最最错误的观念了,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压力越大越不可能改变人!那些面对孩子犯错就暴跳如雷的家长好好想想吧。

其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他们虽然对欲速不达、欲擒故纵耳熟能详,但他们实际上全都不知道如何辩证思考,他们根本不会也无法采用“迂回”策略。

第三,绝大多数家长都急功近利,他们需要立竿见影的方法,但人的改变一定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如果孩子的改变表现得立竿见影,那么这个改变是非常可疑的。

第四,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完全不会换位思考的(我这样说,恳请家长们板砖轻一点),因为不换位思考,孩子撒谎的行为没有得到理解,改变就不太可能。

其实对于撒谎问题,我们只要换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了,如果换位思考?我就问一个问题:当你犯了错(包括撒谎)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

我相信每一个人在犯了错之后,都是这样的心理:希望他人不要指责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包容我,千万不要因此否定我、批评我、歧视我、鄙视我、排斥我、冷落我、嘲讽我、打击我……有人会说“这太霸道了!做了错事却不愿承受一点点的惩罚,敢说不敢当……”这话看起来是很有道理,但如果真的批评否定,效果一定不好!因为否定、批评等会让人感到恐慌、不安、忐忑……并瞬间进入到高度戒备的状态,此时的他就像一只惊恐的刺猬,他唯一想的就是:我要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辩解?在这样的心理控制下,犯错者的心是不安定的有情绪的,他是根本无法冷静思考、反思的,就更不可能去想承认、面对、改变错误了。

结论:面对犯错者(包括撒谎者),如果你真的想让他改变,那么你就必须让他感觉在你面前的安全的。如何才能让他有这种感觉?抽象的建议是:无条件接纳犯错者。具体方法建议:理解犯错者的犯错行为。

很多人可能会对此觉得非常无法理解,人们的想法很可能是:“对错误行为居然还要理解?这不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吗?这不是非常不讲道理吗?”在这里我必须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是跟着感觉走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一点,这显然是针对“人是讲道理的,是理性动物”而提出的,这种观点是与现实彻底相悖的!只需要联系自己想一想,你就会非常惊讶地发现“哇,我居然也是如此不讲道理的”!比如,请你仔细回忆一下,当你犯错的时候,别人和你讲道理,你一定是抗拒的!

所以,理解犯错者绝不是要纵容犯错!而是只有理解了犯错者和犯错行为,犯错者才有可能在心里踏实、安定的背景下作出改变!

如何理解犯错行为?说起来是简单的:理解错误行为就是要找出错误行为的合理性。比如,孩子偷东西了,父母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孩子,其实我明白你的做法,因为看到好东西我们都希望能拥有,当不具备条件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获得它,所以爸爸小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又比如,孩子撒谎了,父母可以这样说:“孩子,我高兴地知道你撒谎了,因为撒谎的行为就说明了:你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也就是你的心是好的,另外我猜想还有一个因素导致你撒谎了,这就是害怕遭到批评甚至惩罚,而这样的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任何人在知道如果实话实说会遭到批评惩罚的话,他都会选择撒谎的,我也很可能会这样做……”

可以说,任何错误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合理性!比如懒惰、虚荣、不认真……当孩子听到大人这样解读其行为的时候,他的心就很可能不再感到压力、紧张、害怕……而放松下来的状态,他就可以坦诚真实地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与大人一起探讨改变的方法。

接下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回顾事件或错误的详细过程,同时对其中的心理、错误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并和孩子一起,找到改变的对策、方法,其中关键是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的还原以及分析,这个工作要进展顺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前述的对孩子错误行为的理解做得通透了,二是大人的善意、包容心、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这个环节就无法给出什么具体的分析和建议了,因为能力的形成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我感觉实际情况中,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后,一方面理解孩子的工作根本没有做,或者做了效果也不好,另一方面则是大人的善意、包容心、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非常不够,这必然的结果是:孩子犯错了之后,根本无法和孩子沟通,或沟通的效果非常不好。

本来孩子犯错是非常非常好的教育机会,是孩子非常非常好的成长契机!但以我咨询的经验看,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

最后说明:这样的思路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企业管理、亲密关系等,希望本文能对朋友们有一些参考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