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做人”以及“如何学做人”?√

分类: 人生思考 |

我们说话都会经常涉及“做人”这个词,比如“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人……”但如果你追问一下:“朋友,可以告诉我什么是‘做人’?如果不知道‘做人’是什么,我们怎么去学‘做人’呢?”我相信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做人”的定义,大多数可能只能一项一项地罗列他理解的“做人”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比如人们提到“做人”之后,说出来最多的就是“学做人就是要学会感恩”,可是“做人”就只包括这一项吗?如果有人能列出N项,那么还必须追问“做人”就只包括这几项吗?
显然有很多人连自己都根本说不清楚什么是“做人”,却口口声声、一脸正经、振振有词、貌似代表了正义的样子告诫他人“要学会做人”,想想都觉得有点好笑。
到底什么是“做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人”? 显然这非常不容易说的清楚问题,这是古往今来的先贤哲人一直探讨的问题,说不清楚又不得不说,那我就尝试着用三岁小朋友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述一下我的理解。
人是和兽相对的,因此具有兽的特点越多的人越不是人,不像兽一样思考、行动、反应的人就是人,完全像兽一样思考、行动、反应的人就之是长得像人的兽,比兽更残暴、凶残、贪婪、自私、攻击、懒惰、破坏……的人我们就称之为“禽兽不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长大”并不一定就会“成人”的。
换言之,拥有“人”的品质越多的人就越像人,什么是“人”的品质?社会提倡、鼓励的那些优秀品质就是“人”应有的品质,比如勤奋、认真、负责、包容、大度、善良、仁心、勇敢、镇定、智慧、有担当……即:拥有这些优秀品质越多的人就越像人,一点优秀品质都没有的人(显然这是不存在的)就不是人,最理想的人就是拥有所有优秀品质的人,他们就是那些圣人就是佛。
由此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人”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马克思的观点)!一个人有一点点“人”的品质就已经有点“人样”的,随着“人”的品质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像“人”,当他的“人”的品质多到几乎完美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完人,对这些人,人们给他起的名字包括圣人、真人、佛陀、神人等等。
明白了什么是“人”,我们就自然知道了应该什么是“做人”以及如何“学做人”。一个人要真正的“做人”就是要不要“做兽”,就是要具有越来越多的“人”的品质,“学做人”就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让自己具有越来越多“人”的品质。
朋友,你明白了什么是“人”,什么是“做人”,以及如何“学做人”了吗?你又有多少“人”的品质了呢?换一句话来问:你有多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