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难有“巴菲特”
杨天南
2013年迪拜股市大涨99%,成为年度最牛股市;上证综指下跌8%,名列全球倒数第三。在A股市场“蓝筹滞涨、创业板繁荣”的“结构型牛市”里,有人盆满钵满,有人毫无建树,我们亦不能例外。网上列出“2013买啥最后悔”的话题,提到年初金价340元/克,年末235元/克,每买一公斤黄金就损失10.5万元。看来“中国大妈PK高盛”应该有了结论。
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业板动辄三倍、五倍乃至十倍的涨幅,简直是亮瞎人的双眼,哪里还看得上巴菲特20%的年回报。只是PE数以百倍计的创业板能否经得注册制放开、新三板大扩容的考验,尚需时间观察。猪飞的久了,有时也会忘记还有台风这回事。去年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的郭鹤年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要忘记,有时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贇注:这话对A股过度投机成功者更为适用!PE数以百倍计的大吹泡泡的创业板,回归价值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投资以及国际化投资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需求。从2007年4月起始为钱经杂志撰写投资专栏,我们试图从一个家庭的现实角度出发,跟随资本市场的脚步,秉承投资的理念,希望记录共同走过的历史并求证证券投资是人们可以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
如今很高兴能在“投资漫步”这个新阵地上继续六年多以来追求财务自由的社会实验,虽然存在失败的风险,最终未必能成功,但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总会有人到达目的地。能在艰难曲折的路途上,为大家打气加油,提供一些启发或正能量,我们的角色好似长征路上的宣传员与啦啦队。
所有参与股市投资的人都怀有一颗成为巴菲特的心,人们对于他的崇敬多源自其无比巨大的财务成功以及其勤学慎思、朴素平易、专注持久的人格魅力。历史上看,巴菲特谈不上是一个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所以即便时光倒流,也没有几个姑娘真会青睐当年没房、也没有“稳定”工作的巴菲特。
巴菲特的成功除了内在原因外,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发展背景也有关系。其事业生涯之初,整个世界渐渐从二战的废墟中爬起,股市起初也并不为人重视,所以很多股票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买到,那时甚至可以找到一倍PE的股票。在低迷中起航、于暗夜里出发,这也是成就巴菲特奇迹的部分原因。反观中国A股的过去二十年,从1993年的1500点到2013年的2200点,当初整个股市就被高估,这也是中国股民整体亏远大于赚的根本原因。
【贇注:俺就是当年这样的高点开始傻傻的进入这个从一出生就特别高估的害人的A股市,严重输在起跑线上了。还好,后来迎头远远赶上了。当初整个股市被特别高估,恐怕并不是中国股民整体亏远大于赚的根本原因,算重要原因吧。另外,1951年西部保险公司,最低曾到0.1倍PE,最高也就0.55倍PE,还有34.3%增长,很长时间在0.1-0.55倍PE徘徊,美股够便宜吧?咱们A股有过跌破1倍市盈率的吗?如果咱们的A股尤其消费类/医药等高估值个股大都跌破1倍市盈率将怎么样?记得墨菲定律,一切皆有可能!已过成长期的茅台如也给0.1倍PE,价格会怎么样?是谁2012年中在说260元附近的茅台如不去投资的话那就别做投资了?】
不少颇有声望的投资人被称为“中国巴菲特”,实际上,在不能复制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可以说“世上再无巴菲特”!但这也没关系,当下在中国股市生存超过十五年的专业投资人,他们投资回报率均远超同期巴的表现,尽管这并不表明他们比巴菲特更伟大。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学习巴菲特而投资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因为买了巴克希尔股票而致富的,无一例外。【贇注:巴菲特早就说过,即使推倒重来,他也不太可能取得过往的辉煌!】
所以对于巴菲特的学习,学习可以学习的部分,扬弃不能拷贝的部分,重神不重形,不拘一格很重要。我所认识的成功投资者中,没有一个不热爱阅读的,甚至有人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融入书法练习,一条条抄录下来,一边学习品味一边养心怡神。
对于遗憾自己的父亲不是美国会议员、抱怨没有赶上好时代的人,可以参考杨绛先生对于年轻人的忠告:“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延伸阅读:
《绝大部分股民的血汗钱究竟亏到哪里去了?》
《巴菲特投资理论核心》
《巴菲特不断进化vs答马里兰8所大学MBA生16问》
《巴菲特更像格雷还是费雪?》
《格雷厄姆大师与雪茄烟蒂式投资》
《巴菲特/费雪/格雷3大师的投资策略比较》
《费雪选股第一原则:市场潜力与持续高增长》
《巴菲特的护城河》精华
《内在价值vs折现估值》
《值得学习的巴菲特六大投资原则》
《值得学习的巴菲特六大投资法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