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中国散文排行榜峻毅的博客慈溪育才中学民盟教育理念沈宏邦 |
分类: 散文★随笔 |
恪守大方与吝啬
人在做,天在看,凭良心对学生负责,就是积德。——沈宏邦
育才中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承诺——“育才是慈溪第二个重点中学”是沈宏邦董事长在第一年招生时向社会公开宣布的。育才建校十年来,沈董事长没有失言,始终信守承诺。
建校初期,育才中学只有校名而没有校舍。因为校舍仍被原职高学生占用,职高新校还在建造,一年半载不可能搬迁。育才中学的新生开学又不能耽搁,于是,只得暂借锦堂师范一角,艰苦情景可想而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育才人创品牌的拼搏精神,就在这样的借读环境里,育才师生拧成一股绳,终于迎来了三年后的第一届高考揭榜:全巿考入清华共有六人,育才占有两名。李特钢和胡柏锋,分别以文科620分,理科679分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当年进入重点高中尖子生行列的初中同学,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一可喜的成绩在慈溪普通中学史无前例,在清华当年录取的考生中,普通民办学校的考生就是独一无而的。浙师大毕业生,现在育才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华柏青说,初中时他与李特刚是同班同学,中考时他以高出李特刚50分进的是重点中学,可在三年后高考揭榜,李特刚以高出他70分考入清华。华柏青无限慨叹调侃——同熬三载苦,高考见分晓,他进了清华,我去了金华(浙师大)。
在看得见的育才中学育人教育质量面前,报考育才中学者蜂拥而来,从第一届招生5个班级(高中3个班,初中2个班),今天的育才中学已有70个班(高中36个班,初中34个班)。可又有谁知沈宏邦董事长为了坚守“育才是慈溪第二个重点中学”承诺,第一年原计划招生200名,为了保证质量不降低招生底线,结果只招了一半,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对于一个刚刚建校的育才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沈董事长一点都不遗憾,从不为此后悔,而且一再坚持严把生源关。为了保证优质生源,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育才高中,他对品学兼优者在校学习的费用实施减免,每年光为高中品学兼优生减免学习费用达200多万。
记者:现在不少民办学校为了收益,在招生时只顾数量,降低招生分数线,甚至对有些分数特低的学生,如果愿多付择校费(赞助费、借读费)什么的就可以录取,学校是既收了钱又做了人情,简直是一举双得,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沈宏邦:这样做确实是一举两得了,可得到的只是学校短期的收益,失去的是学校办学的诚心和生命力。育才中学不会这样做,育才建校时就明确了办学定位——“办高层次学校,育高素质人才”。育高素质人才怎么育,当然得从人入手,学生得从生源把关,教师得从招聘把关。对于家境贫寒的好生源,我们会通过减免或者补助等方法接收录取助学,但对于达不到我们最低要求的,想用钱来敲开育才的门,那是非常难的,除非另有特殊原因特殊关系。办学不同与其它商户经营,办学前提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的。当然,在我们慈溪这样经济发达上榜全国百强县巿的地方办学,只要能保证正常收费,学校财务管理得当,是不应该亏损的。要不我拿什么去扶贫助学为农村贫困生免费呢?还有我们育才在读学生家庭突然遭遇经济变故发生困难时,只需要班主任打个报告,我就会准予减免相应的费用,不能让育才在校学生因为生活困难而辍学。办学图什么?大道理不用说。其实,人在做,天在看。凭良心对学生负责,就是在积德。反之,为了计较学校盈利得失不顾学校育人质量,误人子弟,那是真正的缺德。
沈宏邦董事长说得很实在,在我们慈溪这样经济发达上榜全国百强县巿的地方办学,只要能保证正常收费,只要内部管理得当,是不会亏的。其实,亏或不亏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看学校有没有一个好的当家人。俗话说得好:“吃不穷用不穷,不会当家一世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实例,同样的收入,过得却是极不一样的家境,会当家的是良性循环,越来越富;不会当家的恶性循环,越来越贫。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一个很现实很有生活的实例——“老二家的”接过公公的当家钥匙以后,把一个濒临绝境的家,把那么一个烂摊子大杂家当得那么好,关键是她不管要做什么,想的都是为了这个家能好起来,能旺起来,从没有为自己的小家有过一丝小算盘,从没有借当家有权谋私利,该用的一个不省,不该用的一毛不拔,白家大宅门上上下下都打心眼里服她,就连那个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瞎胡闹的老三,也被二嫂的无私和才干收拾的服服帖帖。沈宏邦董事长就是这样一个会当家的好当家。别看他对扶贫教育大手大脚很大方,为支持西部教育事业,支持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在甘肃定西、贵州黔东南的实施,出手捐资就是100万元。去年9月,由浙江省民盟牵线,育才中学和龙泉一中开展结对帮扶办学活动,在龙泉一中开设由100名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的两个民盟育才班;今年,双方又签订了第二届结对办学协议,再开设两个民盟育才班,每年资助特困生10万元。就这民盟育才班一项,他每年将资助龙泉中学48万元,直到4个班民盟育才班的学生高中毕业。他除了在学校为保证优质高中生源每年减免200多万,在社会慈善机构倡议的扶贫结对助学活动中另有结对对象,最多时一年结对15个。以2007年财政下拔的教育培养经费人均6000元为例,他年为地方财政节约了2700多万元,而民办学校为地方财政节约的人均教育培养经费,可用于公办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也就是民办学校对公办学校的奉献;民办学校抓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对于公办学校来说,也具有一种互动促进的作用,这是肯定的。
这样大手大脚大大方方,在教育事业上不计个人经济得失的沈宏邦先生,在他自己身上花钱可不是一般说得过去的吝啬,简直可称是吝啬至极了。他平日生活很俭朴,也很简单,没有客人的时候几乎就在学校食堂与师生同就餐,身上也不见有高档名牌包装,就是普普通通的服装,从不住豪华宾馆,更不追求花天酒地……去年,我们江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气温聚降,可沈董家的空调坏了,白天忙忙碌碌也混过去了,到了夜间冷得实在受不住,只好叫夫人用棉絮把床垫垫厚点,勉励撑着。沈董事长患有气管炎,经受不住冷,一冷就咳嗽。他夫人劝他还是住几天宾馆吧。可沈董事长踌躇了好一会,说算了,能省就省吧,冷冷也不算啥,冻冻也冻过了,这大雪封山冰天雪地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还不知是怎么过呢。可说到底毕竟是六十出头的老人了,硬是这样蜷缩在冷冷的黑夜里。其实,在我们慈溪遇上家里断电断水,或夏天空调坏了,或冬天家里洗澡怕冻了,甚至是来客需留宿什么的,开宾馆是很正常的,一般的家境都能认同都能接受,根本不会有谁认为是奢求浪费,更别说是厂长老总董事长们了。一个老师告诉我,就在我去采访的前一天,省民盟有事沈董事长去杭州洽谈,他就一手抓上一只面包,一手拿了一瓶矿泉水,算是他的工作午餐了,匆匆忙忙地赶时间到车站去搭坐长途班车。我纳闷了,沈董事长自己有车有司机的啊。是有啊!可他说一个人专车去杭州的费用比坐长途班车浪费,坐班车省钱也方便,便于在车里填饱肚皮,到杭州下车就可以办事情了,不用再解决饥饿问题浪费时间了。我真是服了他了,能不服吗?我想我平时对自己日常的穿着饮食小气吝啬简单也算得上够称狗屁的了,可与沈董事长一比,我简直可称大手大脚,繁琐复杂了呢。
沈宏邦先生除了对他自己这般苛刻吝啬,对还有一些人也是小气可称铁公鸡一毛不拔了,那就是对自己的亲戚朋友,难怪亲戚朋友们背地里个个说他想不明白,骂他是吝啬鬼,这在本地圈子里是公开的,出了名的。真是少见的很!他对吃喝方面自有他的思想与感悟:“鱼翅鲍鱼我也知道是海鲜珍品,我不呆,远客、生客、贵客等临门,请客味尝一下海鲜珍品也非排场,热情待客是做人起码的人之情常、基本礼仪,是省不得的。可平常亲戚朋友小聚就没有必要讲究吃喝排场了,山珍海味鱼翅鲍鱼吃没吃过也就是那么样,坏就坏在滋生一种摆阔贪奢华,我是苦出身的,像现在这样有吃有穿的应知足了,有钱也应用在该用的地方,在吃喝上比奢侈是最不值得的,弄不好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吃出什么糖尿病高血脂等。”细细嚼嚼,颇有哲理,这就是当家人,一个实实在在,稳稳当当的当家人,一个会当家的好当家人就是这样的,客有客餐,家是家常,该花的花多少都爽爽气气,不该花的多花一分也觉得是浪费。沈宏邦董事长就是这样,宁可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钱花在非亲非故的穷孩子和孤寡老人身上,宁可由着别人说他不识时务说他傻,宁可让亲戚朋友说他想不明白,骂他是吝啬鬼……可是他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别人爱说啥说啥,从不随波逐流。“人要有希望,人要有信仰。人要有所追求,人要无所得失。”他就用自己的“做人四要”来完善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行为印证了无亏于天,无欠于地,吝啬小气只是个人于己的品格。
其实,谁有他想得这样明白的?他会这样想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也只有真正的明白人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可是时下社会像他这样的明白人实在是太少了。当然,正是因为太少了就更显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