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峻毅
峻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94
  • 关注人气:7,4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2007年(三)

(2008-02-21 16:30:19)
标签:

杂谈

中国散文排行榜

峻毅的博客

中国美文

原创文学

新散文

散文欣赏

评论

分类: 散文★随笔
我的2007年(三)
作者:峻毅
 

我的2007年之最

在以上的丰收过程中,对我个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不少2007年的之最——有留下最大遗憾的和受其最大鼓励并获益多多的师友以有他们的作品。

让我心存最大的遗憾和伤痛的是王铁夫和他的散文集《云朵里的时光》。收到铁夫赠书《云朵里的时光》时,我对他有过承诺——好好解读病中的他和他的《云朵里的时光》,可他竟然没有等到我对他的承诺兑现,还没有看过我对你新书的解读文字就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残留下我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现在每次翻开他留给我的散文集,总有一种莫明的隐痛……

能让我研读一生受益一生的是雪漠老师著的《我的灵魂依怙》,那是一本厚厚实实,有43540多万字,畅谈“人类的灵魂是个最为神秘的所在”和“灵魂滋养需要灵魂的养分”,有关于用藏传佛教展开人性道义与人的灵魂的信仰的书。正如雪漠老师在序言里写道:“……对于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本书告诉他何为佛教之修炼;对于想了解藏传佛教者,他会看到香巴噶举独有的景致;对于佛门中人,本书会带他进入伟大而持久的一种信仰之核心,或可使他得到一些启发;对于学者,本书会为他提供一种全新的人文景观;对于一般读者,本书会告诉他,世上还有另外一种用信仰指导生活的人类;而对于文学爱好者,本书会告诉他:作家雪漠,曾有过这样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生命历程。” 个体经验在散文写作中是重要的,我觉得个体经验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写作者对世界的触觉、认知、感知存在着差异。在我的心里,总有这样一个难以改变的认识——文字的个性可以显示出一个作家的胸襟;文字的气质可以框定一个作家的品质。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是杨永康老师著的散文集,目前正在出版过程中还没有面巿,我很荣幸得到永康老师的信任,才有机会在《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出版前先睹为快。在我没有见过永康老师之前,有着“散文麻烦制造者”、“散文的暴徒”等多种“独特散文头衔”,甚至在有些人传人言中显得神经兮兮的散文家,对于我来说似乎很神秘,感觉距我现实生活的传统写作,即近又遥远。说近,那是眼前悦目爽心的“永康散文”;说远,便是想象中的“暴徒”作家与传统散文,似天际银河相隔,遥遥相对,各自在不一样的发展趋向,不可能会有碰撞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当我认识了永康老师,与其在文字上直白交流讨论后,尤其是在与其直面交流中对文学知识的索求之后,直觉与现实相结合使我明白,眼前的永康老师与传说中格格不入,他不但是个没有一点架子的实在人,而且非常热情好客,在随意的交谈中处处显得谦虚随和但不失个性,风趣幽默又显博大精深。那时再去读他的作品,与在认识前读他作品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只是读过且过,不会在意有没有读懂,更不会有什么兴趣多次研读;后者,我上从对他人品的了解中,再加深对于他作品的理解和研读,能从中认识隐蔽在文字语言背后一个真实的他,会在文中悟出某些以前从没有引起我重视的寓意与哲理;再从对于解读他的作品,迂回加深了解他的人品,不难发现永康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而且分析坦诚,待人处事直率真诚,是一个值得我尊重,值得我去读懂他作品,值得我去理解和认识的、有着宽阔的心胸和明月清风爽朗思想的作家,是一个确确实实存有强大威力的“暴徒”个性创意的作家,是一个经得起读者评论,能与读者平等交流的有大家风范的作家。通过解读“永康散文”文本,确实是我在散文创作中的一个突破我自束缚的原点;对我理解散文创作具有文本意义和个性挖掘意议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确确实实具有我去思索研读的意义和价值。我赏读了《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后,让我在研读“永康散文”过程中,很自觉地琢磨散文应如何展开“隐喻和象征”这个问题,从中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很少有阅读西方文学史和西方后现代意识流作品的兴趣,更别说是有针对性的系统完整地学习西方文学史了,为此不敢肯定“隐喻和象征”手法是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不过我很清楚“隐喻和象征”是自由的而决不是随意的,很多作家就失败在认识上,误以为“隐喻和象征”是随意而笔的,结果编造出了四不像的“隐喻和象征”,软弱而无力,自恋,呻吟……恰恰暴露出传统文人的弊病。所以我认为“隐喻和象征”虽然早在中国古代已被才子写手们采用,就是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偏偏不说出来,而是藏在字里行间,当读者去意会的那种创作手法,但很有可能依旧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技巧,很难掌握“火候”。我就是在永康老师那里认识到没有力量的“隐喻和象征”是必死无疑的,“隐喻和象征”只有在运用得当时,才可能俘获并牢牢占有读者的心肺与思虑而得以成功。因为只能是真正的艺术才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心弦,能熟练地展开“隐喻和象征”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一个写手的气质和做人为文的意识境界。在解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过程中不难发现永康老师是一个十分认真的写作者,总是以“平实、真诚、随意、创新”为精神根基——激活静态文字具有动态生命,他的每一作品都不是所随意之作,都渗透了他对于世界的丰富的理解,无论是酸涩的,还是甜蜜的,都不曾轻意放松过。他在写意的细节里,明里暗藏是他常用的手法。我由衷地敬佩永康先生的文格与人品。他说:“文学是个见性情的东西,中午在杂志上看了几篇教授文章,既不见生活,也不见性情,更不见识见,若果文学的面孔如此,实在太可恶了,文学可爱就可爱在性情上。”永康老师曾对我说过,散文重在率真,除此,只是个人的创作。这不正是永康先生这一散文“暴徒”处心积虑的精神追求吗?他正在创造出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单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永康先生确实是一个有独特写作个性的散文家。我总是觉得不是个个写作者的心都是热的,知识都是丰富厚实的,而永康老师的散文集《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从不可能走向可能的执着,无疑是“永康散文”与众不同的奠基。他对于“在场感的叙述”中,无论是精神在场,或是描述事实在场,都是用他惟一独有的、可以移动的写作根——“心灵”来完成的,并且是突发的无可预料的精神现场断面突然在眼前出现,融洽进跳跃思维中的事实现场里,形成了一幅实中有虚,似虚而实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是无法捉住其隐藏在文字背后真正所表达真诚的“影子图”。如果想要分析出“影子图”所含的真诚量,那就要看阅读者的文学涵养和阅读赏析能力,以及对于外国文学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还要看阅读者整体文化学养中的智商情商、社交资质、人生阅历等。《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散文集最突出是蕴藏了大量的西方文学名著含量,尤其是中西结合的散文理念,这在一般散文集中是难以品品赏得到的。除此,还蕴藏了神秘而又温暖的就是那些表面很绝望很悲观失望的文字,在细细品味之后,仿佛看见了在阴。沉的积云后有一缕阳光在闪耀,给人一种希望……以上是本人对永康先生和他的永康散文的简易解析,为了更加接近他的内心世界和感知世界,而这样的世界正鲜活地活在我们的身边,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的精神里。为了更好地解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真正走近他的创作意境,我迫使自己大量阅读外国文学名著,静心学习西方文学史。而正是有这样的一个“自迫”环节的存在,对我的帮助与引导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谓是2007年受益之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