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毒打孩子看人性

(2007-06-06 19:49:59)
标签: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分类: 日志★散笔
    从毒打孩子看人性
  峻 毅
 
    摘自张利文的场景:带湘子在科技馆玩,看见一个女人在毒打一个孩子。如果我没猜错,女人是孩子的母亲。说是毒打,并没有夸张,孩子满脸都是泪痕,证明毒打早已开始。我看到的时候,母亲正在大声训斥,因为太吵,并不能听清训斥的内容,仅仅能够看清女人过于发狠以至有些扭曲的表情,以及孩子的双眸里蓄满了的快要溢出的恐惧。接着,母亲就伸出手,伸到孩子的裆部,我看得非常清楚,她在掐孩子的大腿,狠劲儿,咬着牙,揪住一块肉,旋转着掐。孩子逃无可逃,眼里的恐惧更加让人战栗,小小的身子一直往下,往下,缩到了身后一张桌子的底下。女人的手紧追着孩子,不曾有片刻地放松。可怜的那个小而瘦的女孩子,我不忍再看,扯着湘子迅速逃离。我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奇怪的是,总是那么相似,一个女人,毒打一个女孩子,仿佛那并不是自己的女儿,那种怨毒的神态和动作,让人难以忘怀。让我费心思量的是动机:一个母亲,究竟因为什么,和自己的孩子结下那么大的恨?
    陈小虎的回复:为什么会这样?我刚开始遇到这种事情会这样想,后来就想通了。利文,这是人性。有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气,有人用别的方式;有人对自己的骨肉如此,有人对别的东西如此。其实,都一样。这也是我越来越对人失望的原因。就算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也有无穷无尽的恶呀。
   
    小虎的话无不道理,关键是人性!可我就不明白了,动物是有共性的,哺乳动物的共性就是母爱(母性),人类更划入其中,虎毒还不食子呢。难道人真的比虎还不通性?我认为非也!人不会因为表达自己的生气而失了本性似地毒打应最疼爱最护宠的儿女,尤其是母亲。如此毒打孩子,一定有比生气更显重要,更需要以打孩子的方式用来做遮挡布的,遮挡其内心不可明显的真相。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例如,当下常有看到听到有些家长或学校借助新闻媒体的声援高喊“救救孩子”一事,真是孩子需要救呢?还是原本应该“救救我们?”是不是应先救醒监护人和监护单位的良知和职责?细心观察“救救孩子”的实质演变是不难发现的。说透了,家长呼吁“救救孩子”,是为了逃避监护失职造成青少年社会问题的责任,是在监护失职后为遮盖自己过失的事实,更是为了随手打骂孩子设下的种种借口……看着无力抗争辩解的孩子们,被迫接受强加在身心上和精神上的种种责难,我真为孩子们叫冤。难道他们的父母心里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伤害更伤人吗?当然知道!但是,人性的另一侧面子则是所谓的面子,为了给自己留有一点面子,竟然不惜以“救救孩子”作为摆脱监护失职的责任和遮蔽真实,在面子与孩子之间,竟能一点也不惭愧地遮遮自己的错。
    为什么总在呼吁“救救孩子”,而不是积极提倡“教会孩子”?从“教会孩子”入手,提前让孩子们对不良行为有自身的免疫抗体,主动抵触来自社会各方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侵蚀,这防患于未然岂不是要比等孩子们患了“重症”时再呼吁相救更简便,更实在、更受益吗?这“教”与“救”,就好比一个人是选择生癌症前重视预防保健呢,还是在患上癌症到生命垂危时再找医生救治?很显然,先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比等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纠正发生困难时再花心思、费精力去呼吁社会给予救助,更利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具有防范意识的现实意义。所以说,孩子是纯色的,他们的错只能是我们的失职,如果能放下面子实事求是,那么需要救的正是我们这些监护人。
    然而,很多时候,人性比狗性和虎性更不如,因为人性除了与动物同性外,还有其特性——奴性与私心,为了达到某一个体目的而不惜亲情与理性。这正是人性最可悲最可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