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确实需要明确“爱心理念”
峻毅
摘自张利文的场景:去科技馆的路上,过一座天桥,天桥上有人在讨钱。讨钱的是个年青人,戴着眼镜,有些瘦,蹲在天桥的中间。讨钱的理由用白色粉笔写在地上:钱包丢了,肚子饿了,讨六块钱吃早饭(大致如此)。我们经过的时候,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女孩,正在观看,老人掏了钱,女孩数了,一张五块,一张一块,递了过去。讨钱者接了,放进了口袋。我吁了一口气:他可以解决早餐了。在科技馆玩时,头儿打电话,说有急事,需要速回办公室。于是回去,往返两次再过天桥,他还在那里,还是蹲着,脸上的表情仿佛刻写,和先前没有丝毫变化。带湘子从科技馆出来,回家时,第四次过天桥,已是午饭时分——他还在。其实,他完全可以去吃早餐,然后换个地方,换个姿势。或者,他本就吃过了早餐。我觉得我看透了他,看懂了这个场景,但我又怀疑自己,不知自己看到的是否就是真相。
利文场景中的这样的事件,我不知被骗过几次了,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以“宁可信其真”为基点,觉得其可怜。倒是才初中生的儿子一席话触惊了我:“老姐(只有我们娘俩时,他就没大没小地逗我称老姐),你可真是傻得可爱,笨得可以,善之助恶,爱之养懒。你的记者敏感呢?这种人需要管他是真是假吗?他比你年轻,比你健康,这才是最要的提前,真的假的已经没有必要去思考去证实的,他不但应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还应为家庭为社会尽职。我们的爱心是要付给真正急需要我们去帮助的弱者,而不是助恶养赖。”
我不得不佩服现在的中学生能这样尖锐地思考社会问题,而且能把这样看似很普通的零星小事收入他对社会的观察与分析的视线里……真是不简单!后生可畏,真是欣慰。经他提醒,我反省自己,儿子对需不需其付出爱心相助是重在加以分析而论定,而我则是以内心感觉“太可怜”为基点,其实这是献爱心存在的“爱心观念”的差异,不能不认承我的“爱心观念”确实存有理念问题——爱心是应该献给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一爱心理念是正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