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续一
(2022-03-13 20:38:54)你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深度学习,一定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展进阶学习。学生能否进阶学习进入高阶思维的发展状态,这与教师
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问题密切相关。我们以《陈涉世家》为例 。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似乎发现,我们的老师都把这一段文字当做是陈胜具有政治智慧的一个事实依据。因为我知道智慧者一定“善假于物也。”但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想一个问题:项燕是楚将,陈胜“诈自称公子扶苏”有理由,哪诈称“项燕”有理由吗?也许这就是挑战性的问题吧。因为在我的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因为在教学研究的时候,我问老师,也几乎没人能回答。只是有老师说,陈胜建国,始号“大楚”,后为“张楚”,意为复兴楚国,但都没能说清楚原因。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国能建立思维链接。但现实的教学,我们老师很少能从教学文本中挖掘出具有挑战的问题,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思考的老师,你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