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仅有三自是不够的

(2017-09-27 10:28:25)
标签:

杂谈

看到了一篇文章《生于五十年代的大院子弟》,核心命题是这些子弟有与生俱来的父赋优越感,作者去掉了“感”字。有感多为意淫,去感变实锤,可谓一字千金!
我在北京的那些年认识一些大院子弟,主要是搞写作的,而且都比较先锋。后来,这些先锋很快就成了正能量的代表。例外的人也有,但骨子里的大院情结会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特例是文学中呈现出某种叛逆,这种叛逆与时代合拍,于是成为文学的潮流之一。一旦回到现实,他们也会骂甚至骂得更狠比普通大胆得多,那是因为触及到了他个人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符合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核心:个人利益是最高贵神圣的、不容侵犯的利益。问题只在于,他们实现这个精神时一定会披上为民请命的阿玛尼风衣。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把这些子弟差不多逐一做了梳理,基本上符合事实。
大院之外的人和外省人想进入大院的圈子是非常困难的,说到底是你没有父赋的优越。文学圈中也有例外,但这个人首先要能忍辱负重,要能屈能伸。但无论如何,这个人只能是在子弟们用得着的时候才是兄弟。用不着了,照样还是勒涩。这类人中我特别佩服一个来自中原乡下的作家,他能做到当孙子,只要有利,重孙子都行。他后来混得不错,看上去似乎和子弟们平起平坐了。但明眼人还是看得出,这一切还仅限于“感”,真实的优越他这辈子也别想从那伙人里得到。
我在吉林期间曾经有个小兄弟,不是自我标榜,的确是小兄弟。他的处女作是我发现并极力推荐发表的,还努力往收获这类杂志推荐过一些作品;他能从一个山区小城到省会,也是我央告主编和主席帮忙才成功的......后来,他的一些小说逐一发表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人就变了,我不仅不是大哥了,而且啥都不是不如他了。而这个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吉林,接着离开了都市进山了。
此后的一些年,他成了大院子弟中搞电影的子弟的御用写手。前不久我看过一个视频,是专访姜文的,我突然看见了曾经的这小兄弟。
采访中姜文一如既往牛逼。主持人问到了台下那个小兄弟,我很难过。小兄弟说了一些话,大意是姜文牛逼。我难过不是因为他说姜文牛逼,搞电影,姜文就是很牛逼。我难过的他说的内容和说话时的表情语气,我找不出更准确的形容词,就一个字:贱!非要多几个字,那就是:自贱无敌!
后来我回吉林,有这些年跟他很熟的人说他变了。
我说没变,只是以前掩饰了。
朋友说他一心一意跟着姜文,这些年混得也不错。
我说你用不着羡慕,他没机会。
为何说他没机会?我在前边已经说了,不重复。
都说人要自尊自爱自强,其实这是最通常的要求。
对文人来说,仅仅有这些要求,是不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