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网友问我对网络文学的看法。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最大的危险来自于网络发言本身是很少经过大脑的。危险的主体是那些不写作却认为写作很容易的人,更多的那些把跟帖和骂人当做写作的人。这些人甚至不想看别人怎么说,他的乐趣只在于我反对。
我的回答开始了:
网络阅读的特质或许造成了网络写作与生俱来的不幸,它必须是快捷的,必须要及时供应网络阅读者闲暇时的快速浏览,还必须用最简便和最残暴的方式催眠挑剔者的警觉。这当然首先需要超常的才能,其次需要健康的身体,第三需要写作者和读者的精神世界完全合拍和必须合拍。
我读过一些网络小说,很厚很厚,60万字到90万字的都有;也了解过一些年轻的网络写作者的写作状态。于是我推测这种写作不是要放弃思考,而是没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种写作不是要放弃精致,而是不需要精致只需要讲述。它的了不起体现在写作者要在受限的时间内完成很难完成的写作数量,它要求写作者具有超常禀赋和超常体质。网络写作和其它写作方式一样,最终成功的只能是少数人。这同样证明了一件事: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写作,都只青睐有天赋并且坚持长久的人。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对网络写作充满敬畏,它是我这种思维速度快于语言表达速度的人难以完成的工作。当我们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写作用汉语表述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两个刻意制造的敌对词汇。文学就是文学,何必一定要细分如此?文学的产品最终不会按照你所使用的载体和工具划分优劣,更不会因为载体和工具决定哪一部书给文学史留下记忆。
说到这里,其实谁都不难得出结论:哪一种写作都只适合一部分人,所有写作者都只是文学传统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抹浪花;哪一部分人都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欠缺,彼此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赞美而不是鄙视和相互踩踏。真实的状况是每个人都活得很苦逼,就不要硬着头皮舍我其谁了是不是?
文学,只要人还在,是不死的。
死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