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求雨

标签:
旱情大旱水库大灾老汉会泽文化 |
分类: 云之南说 |
最近有很多熟人给老汉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在博克上留纸条,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云南大旱了,用水是不是有问题?二是如果没有问题,怎么长时间不见更新博客?很显然,关于更新博客的问题是博友问的。不论哪一种,都让老汉感到温暖。大概人老了就小孩子脾性,喜欢感动也容易生气。
生气还是感动,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先说旱情。
当地的老人讲这种大旱百十年没见了,老人们还说这种旱情是有先兆的,去年有很多竹子开花,凡遇竹子开花必定大旱。问题是官家不会相信这些,他们即便不认为是迷信,也不会提前做什么事情。大灾之年对百姓是灾难,对一些做官的刚好相反。每遇大灾必有贪官发大财,这是谁都知道的秘密。如果能真的严查每次遇灾的救济款,你一定会发现那些款子至少一半不翼而飞了。当然有账目可以看,但那些账目只有故意要相信的人才会相信。相关机构如果顶真查到底,很容易就抓出几个贪官。发国难财的除了强盗和小偷,基本都是做官不为民做主的。大贪和小盗比较起来,小偷们要讲究得多了,比如小偷偷了你的钱还会给你把钱包和证件寄回来。偷有偷德,比贪官的满山放火仁义。
云南的旱情是不是和新闻里面说的一样严重?准确讲一开始没那么严重,当地政府上报的情况比真实的严重。还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多领国家救济资金。但后来旱情真的越来越严重,不动真格的不行了。人畜没水喝意味着没活路,一旦灾民开始举家流浪,就是国家问题,各种社会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说到底西南救灾属于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老百姓真没必要感激涕零的。亿万西南农民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从来就没有像样儿的回报,打几眼井送几桶水有什么可咋呼的?云南水资源在全国排在前三位,之所以旱涝失衡,还不是因为当官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一直整合水资源一直科学理水,相信这场百年不遇的旱情一定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社会性危急。
会泽归曲靖市管辖,滇东北历来就雨量分配不均:需要的时候没雨,不要的时候下个没完。在这里居住的时间长了,这一点感受很深。每年会泽都有一些乡镇遇旱,但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就扛过去了。会泽有几个像样的水库,其中毛家村水库储水量很大,还有跃进水库花鱼洞水库和金乐水库,规模不大,但也可以解燃眉之急。金沙江、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数水汇合于这个县,于是才有会泽之称。正因为如此,一般旱情不会给会泽造成太大的灾祸,但这一次旱情是整体的气候问题所致,大江断流小水库自然无水。我去毛家村水库看过,水位低得让人惊讶,感觉上有些地段几乎就要露库底了。
人定胜天这句话说说可以,但真实的情况是大自然才是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要有水,于是就有了水。今天上帝说了:旱!于是就旱了。你可以问问上帝为什么?想过上帝会怎么问答吗?
会泽县城的情况还好些,偶尔停水。随着旱情加重,停水的时间多了起来,管道流出的水也越来越没力量。我有些担心:旱情如果持续到5月上旬,县城里的供水也会出现困难。我和老燕都尽量节约用水,给獒们收拾拉尿也改用盆子,这样就不会造成浪费。很希望每一个小区的住户都节约一点儿,但这个希望没指望,我注意到有人照样哗哗地水冲地面——清洗原本就很干净的阳台。这个小区据说是富人区,什么都不缺。我指的是日常用的东西什么都不缺。
再说老汉最近的行踪。
挖井,挖了一眼水井,9米深。这眼井可以日常饮用,也解决了盖房子的用水问题。感觉上如果用小溪的水盖房子有点儿不人道:大家都喝小溪的水,眼见着比撒尿还细的水线费劲地蜿蜒,再不可以硬着心肠用来和泥盖房子了。
再就是盖房子建庄园了。
和最初规划的相比差不太多,只是设计上比原来的合理了一些。一个年轻人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和老汉有缘。这样说不是矫情,小伙子是学工程建筑的,却偏偏喜欢读老汉的一些小说。老汉在搜狐有博客,小伙儿也有,就这样联系上了。他的一个同学是搞图纸设计的,两个人就帮助老汉设计这个房子,时髦的说法是别墅。他们的设计很合理,我设计的那个就相当于一个提示。如果按照我设计的那个盖房子,费料费工事小,扛不住三级地震事大。承包这个小工程的老板说:“一看这平面图就知道是专家!”他一边欣赏那张纸,一边说:“一直以为只有框架才抗震,哪知道砖混也能。望望人家设计的这房子,七八级地震莫有事!”这几天院墙建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他们的图纸一到立马起房子。院子相对比较大,还要起垫将近三米厚的地基,所以工程量不小,估计六月底能完全收工。那时候,我会马上搬离这个小区。必须说我非常讨厌这个小区,几乎讨厌这里的一切。我来会泽可不是为了住小区的,我的居住地在山边。
还有,我的亲朋们就可以随时来老洪庄园了。
有点忙,有点乱,有点忧虑,有点兴奋……
人就这样,我的这些情绪你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