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剧对理想的救赎

(2011-08-05 10:45:47)
标签:

文化

http://s7/bmiddle/3f5fc49dta9b91b495cf6&690

没有人可以否认,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当理想和物欲划上等号,当奋斗被捷径所替代,当急功近利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心态,人们犹如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一边受着欲望的煎烤却又停不下脚步。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冷静的声音,警示我们回望理想的起点,寻找已迷失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近在北京上演的话剧“三言二拍”醒世系列剧之《三姊妹迷途难返》具备了这个功能。

“三言二拍”醒世系列剧是大导林兆华的点子。从冯梦龙笔下受到启发,他决定“用三言二拍的线索和思考状态来解析当下,集结成戏,秉着古人的思考,说当代的故事。”由刘春编剧的《三姊妹迷途难返》正是其中之一。这部戏的灵感来自《红楼梦》中的尤氏三姐妹一节,套用了其中的人物关系——三个命运、性格不同的姊妹;但又不是新瓶装旧酒——编剧将故事设置在当下,让现代的三个女人在一个名为玉堂春的按摩院里,上演了一台荒诞戏。

三个女人中,“60后”的大姐是知识女性,“70后”的二姐是家庭妇女,“80后”的三姐则更加江湖。戏剧以三姐妹为框架,但是并没有清晰的故事主线,从表面看只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如大姐发现三姐和自己的丈夫不清不白,奋起捍卫自己的爱情,用道德和伦理的茅刺向三姐。而在三姐眼里,跟姐夫的关系其实只是一场商业游戏——整容后的三姐想要进入演艺圈,身为音乐公司老板的姐夫无疑是很好的引路人。面对大姐的道德大茅三姐毫不示弱,直白的供需逻辑成为她最有效的防御……

剧中人物的行为都遵循着自己的欲望法则,三姐的法则很简单:“宁为鸡头,不当鱼肉。”大姐作为知识女性,虽然能说出“这个时代,一切都抹平了。智慧与愚昧为伴,高尚与无耻同行,二奶与小三嚣张……”的警句,却也无法抵抗内心压抑的欲望。当剧中大姐脱下知识的面具,跳起艳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具反讽意味的矛盾体。

反讽是此剧的重要表达方式。研究伦理学的大姐却无法抵御内心的欲望,一心想当“鸡头”的三姐却不得不靠整容铺平攀爬的路径,身为整容医生的二姐夫却依恋天然的东西,年轻时独乘漂流长江的大姐夫坚持所谓的音乐理想,到头来,却落得个一败涂地——这一切无不具有反讽意味。而剧中最为成功的,也是最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设置了疯癫的二姐这一形象。作为“理性的他者”(福柯语),疯癫本身所蕴含的矛盾性、分裂性、反讽性,使得疯癫的二姐形象的塑造成为此剧的神来之笔。剧中,二姐本有着天生的美貌,却因为命运的劫难成为这个家庭的悲剧。舞台上,她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做着让人看不懂的事;她固执地要用金鱼种出鲜花,并且要代表人类说出破解世界奥秘的咒语。这一切看上去那么荒诞不经,但事实是,正如鲁迅笔下的狂人,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疯癫的二姐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疯癫形象一脉相承,其实充满了智慧、哲理与雄辩力,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典型,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抗。

二姐是个意象化的人物,而剧中充满了各种意象:用死去的金鱼种出鲜花,在某种意义上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象征;将要说出咒语的二姐被自己套上的塑料袋窒息而死,正是这个时代洞穿真相的人处境的表达;剧中还有一个成功的意象——魔床,躺在上面,作家治愈了多年未愈的失眠症,大姐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欲望,富二代袒露了自己见啥“吃”啥的贪婪一面。这张床正是时代欲望规则的象征。剧中,二姐一语点破:“那家卖床的公司原本与监狱有关联,垫子和褥子都是监狱制造,更有甚者,他们把死刑犯睡过的床再刷一遍漆,再高价倒卖。”欲望不正是人类的桎梏,却又引得人们前仆后继?

《三姊妹迷途难返》意指现实,用的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几段魔床体验的剧情充满了魔幻色彩,让人难辨是梦境还是现实。但有时,“魔幻比现实更接近真相本身”。在亦真亦幻中,我们犹如见到一面诚实的魔镜,照出生活的本真面目。编剧也正如《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一语中的,洞穿了欲望都市中,我们的浮华和迷失。

戏剧貌似一出喜剧,可骨子里却是一出悲剧。演出最后,一年后的人们在二姐坟前哀悼死去的二姐,各自讲述着自己的世俗。这一刻,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中的哀悼者呢?面对逝去的理想和纯真,看着舞台上围观者的麻木,舞台下的我们照出了自己的本我。而正是在这一刻,戏剧也完成了对理想的救赎。(宗小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姥爷
后一篇:批评家的范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