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眼光要长远

(2012-09-23 20:29:38)
标签:

引导

孩子

育儿

分类: 人生启迪

撰文/姜汉忠
 

谈起儿子的“教育”,一位媒体朋友显得很无奈。这倒不是她没有办法,而是处处受家里老人的掣肘。有一天婆婆竟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跟同楼住的一位老人相比,她娇惯孙子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这话不论是谁,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听了都会觉得可笑,可是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却比比皆是:只想眼前,不管将来。

我在前面的文章提到过,女儿小时候,我就带她去逛书店。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我喜欢逛书店,更重要的是那对孩子是一种熏陶。怎么才能让孩子喜欢看书?又怎么才能让孩子喜欢学习?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熏陶。给孩子什么样的熏陶,就要看父母有什么样的眼光了。我除了经常带女儿去书店以外,还时不常地跟她一起去看话剧。那时候,女儿只有四五岁,看不了多一会儿就呆不住,即便如此,我也要带她去。事实上,我在意的不是具体效果,而是一种文化熏陶。

除此之外,在对待孩子要求上也能看出父母是否具有长远观点。出生伊始,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饿了就哭,那是跟你要吃的,长大一点,要玩耍了,跟你要玩具。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的某种思维就会得到强化,长久下去,某种人格缺陷便会形成,比如执拗。人格缺陷一旦形成,要想转变则非常困难。我女儿小时候也跟我们提要求,我们则区别对待。对健康成长有好处的,我们满足她;对她今后成长不利的,我们就不迁就她。这个问题我准备另文详谈。

孩子两三岁以后,教孩子识字、数数就成了很多父母的通行做法,更有甚者,还有让孩子背诵唐诗宋词的。我不认为这种做法多有眼光。孩子在七八岁以前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候,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放松地玩耍。我女儿上小学之前,我们没有特地教她任何东西;相反,一切“业余”时间都由她自由支配——玩玩具,看图画书,看动画片,逛公园。有时候,我们也利用一切条件,带女儿去外地旅游。

孩子上学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很大一部分转到了学业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一次成绩好并不代表学得好,一次考试成绩差并不意味着学得差。女儿上小学时,除了一年级期末考试得过“双百”,成绩在班上很一般。上了中学也是如此,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十几名,甚至二十几名,中考却是全班第一名。高中入学不久,学校搞测验,女儿告诉我她的英语成绩才得四十多分。听了之后,我也没有责备她,而是告诉她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不适应老师教学风格所致。有时候,女儿考试几天之后问我,为什么不问她考得怎么样,我回答:“没想起来”。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知道,中小学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本身就重,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加重她的负担,而是减轻她的压力。顺便说一句,让孩子如实报告自己的成绩,也是引导孩子实话实说的最佳方式。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初几年全都仰仗父母引导,而引导是否得当就看父母是否具备长远眼光。对孩子眼前好,对其将来未必有利;对其眼前“不好”,对其长大成人后兴许会有享受不尽的好处。这一点务必要看清楚,唯此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