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汉忠答记者问

(2010-03-29 15:09:55)
标签:

困难

对接

文化

分类: 版权贸易

最近,我就图书版权贸易问题接受了《中国图书商报》记者的采访。答记者问如下

问:大陆版权输出近况怎么样?
答:现在版权难卖,这是个普遍的看法,我的很多行内朋友都是这个感觉。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外的经济形势不妙,二是我们的图书适应性差。

问:对大陆的版权输出而言,国外经济形势导致了哪些变化?
答:总的来说,影响不小:目前,韩国出版社购买国内图书版权的数量少多了,台湾地区的购买量也有所减少,越南出版商在购买版权时虽然数量趋多,可是价格实在太低。

问:怎么理解第二个主要原因——适应性差?
答:这其实是个遮羞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的图书一是不对路,二是“攒”书比重不断增多。这样的书人家怎么肯买?人家想看的,我们没有,我们极力兜售的,人家用不着。

问:是供需不对接?
答:根本原因在于思维不对接。国内出版商还没有真正领会什么是真正的“版权贸易”。它不是任务,而是生意。生意就要讲求质量和效率。

问:大陆出版社现在要怎么做呢?
答:第一,多出原创书;第二,允许“小年”出现,要求每年都增加不现实;第三,拓展传播渠道,信息到位了,买卖也就好做了。

问:在了解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时,怎么做“有心人”?
答:要注意观察,要倾听人家的反映。要做到内容是我的,形式是人家的。就像大街上“韩式烧烤”,如果是中式烧烤,韩国人就不吃了。

(原载二○一○年三月廿三日《中国图书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