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第一“拜金主义”国家?

(2010-02-26 14:08:17)
标签:

拜金主义

中国

美国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撰文/姜汉忠

 

路透社二月二十二日报道,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有百分之八十四的受访者认为金钱较之以往更为重要,认为金钱象征成功的受访者是百分之六十九。韩国受访者持有相同观点的比例与中国相同。搜狐网在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给出了这样一个题:媒体称中国是世界第一“拜金主义”国家。

 

我们再看看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情况。在这次涉及二十三个国家两万四千名受访者的调查中,美国人赞成上述观点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二和百分之三十三。排名居第十三位。赞成上述观点的荷兰受访者最少,分别是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二十九。

上面这个调查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仅凭我们个人的感觉我们也能发现,金钱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作用可谓越来越大。如今,如果有谁不计回报帮助他人,那简直不可思议。四年前,南京一个叫彭宇的小伙子在公交车站扶起一个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将其送去了医院,结果反被老太太起诉到法院,说是小伙子撞的。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说:“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做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连法院都认为帮助他人“有悖情理”,我们这个社会中对金钱的崇拜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法院的判决告诉我们,除非你撞了人,否则你不会不计回报地去帮助人。无独有偶,去年十二月,河南青年李凯强因扶起一倒地的老太太而接到了法院的判决书,要求他向老太太赔偿七万九千元,其中一万元是精神抚慰金。两个案子何其相似乃尔!

 

也难怪法院有这等判决,我们这个社会对金钱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且不说公安机关要市民防范的各种各样骗钱花招,也不说每天都有落马的为钱腐败的官员,就说我们日常生活,哪一天哪一件不被算计得淋漓尽致——电话公司将用户的信息卖钱,医院常开一些没用的检查项目让患者多掏钱,学生要想上个好点的学校,要给什么“赞助费”,走在路上弄不好还会遇见“碰瓷”的,有一个老者成了“碰瓷”专业户,几年下来作案上千起,还是为了讹钱;据说足球运动员要进国家队,也要掏个十万八万的;一些出版机构出版了相当多低俗劣质的垃圾图书,目的也是为了钱;歌手唱歌不出声,可是钱却不少赚;男性傍富姐富婆,女性傍男大款,为金钱损失尊严在所不辞;甚至还有人拿把自己的不雅照片或者视频传到网上,间接目的还是为了钱。

 

不光个人是这样,一些有权力的部门也是斤斤计较。高速路以贷款为名收费,收了十几年还是在收费;公交卡每卡二十元,发行数量已经突破两千五百万,押金能有好几亿,可是你要是想退卡那可就难上难了;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收版权费,结果收来的一半给当作成本,说起来还振振有辞;火车票买不到,可是你若是圈内人一定知道这种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有时候有权力有门道的人手中的火车票一抓一大把——售票处排队的人急死你;机关单位请客吃饭毫不吝啬,三四个人花费上万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有些大款单位花一百多万燃放焰火,为自己助兴,结果酿成火灾,造成直接损失一亿六千万,不知这是否上包括修缮费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管怎么说,正像我以前说过的,金钱的作用面如今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金钱无所不能的地步。今年前我编过一本书叫《菜根谭》,那本书的问世就是因为作者洪应明所处的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如今拜金主义卷土重来,而且有点势不可挡的气势。可是我们回头看看那些发达国家,包括最发达的美国,金钱对人们的意义似乎比我们要小得多,金钱在人们生活的追求中也比我们淡得多。是不是他们的金钱太多了?无忧无虑了?要说我们还没有发达到欧美国家那个水平,可是日本呢?它早已是发达国家了,就连韩国也算得上一个新兴工业国家,为什么他们也对金钱如醉如痴呢?不管怎么说,拜金主义盛行不是什么好事情,这种思潮会吞噬社会赖以正常运行的许多东西。真要是有一天到了没有钱毫寸难行的地步,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回到了原点的感觉?

没钱的时候,物质生活匮乏,但是民风纯朴,精神充实;如今有了钱,物质生活丰富,可是物欲横流,内心空虚。以前是物质不足,如今是精神不足,转了一大圈,我们依然没有做到物质精神都充实。

 


〇一〇年二月廿六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