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闹情绪?
(2009-08-03 13:43:07)
标签:
情绪焦虑健康 |
分类: 健康科学 |
翻译/夏侯冉成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刊登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现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最近几个星期,我的情绪犹如过山车一般——悲伤,生气,焦虑。一天下来,我精疲力竭,似乎大脑中全是旋转的托钵僧。
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有一个蜥蜴般什么感觉都没有的心灵不是挺好吗?
情绪好,容易理解,幸福之人不仅自己过着幸福生活,他的伴侣也幸福。也许,所有幸福都归结为基因的遗传。所谓的基因便是爱和归属感等积极的情绪,而这些对孩子的养育是必不可少的。
坏情绪就不好解释了,比如恐惧、焦虑、愤怒和憎恨。为什么人类进化让我们得到的尽是这些负面的东西呢?也许情绪本来就是打包而来的,好的坏的都得收,爱恨是孪生兄弟,悲伤的反面便是幸福。美国密执安大学进化精神病学家伦道夫·内斯认为,个人情绪实际上是进化过程为我们选定的适应能力,这些情绪会帮助我们处理一些具体情况。
内斯将情绪称为“心灵的软件”。面对悲伤的情景,心灵会调动悲伤情绪加以应对;情况转忧为喜的时候,情绪便进入幸福环线。对内斯而言,情绪并非像我们遇到的情况那么多,因为很多情绪具有类似的认知、生理和心理效应。当我们面对一种情形时,我们的感觉会被调动起来,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警戒状态并使其停止活动,改变思维模式或者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动机。
要紧的不是占据我们心灵的这些情绪叫什么,而是我们的身心碰到这种情绪会怎么样。关键之处是,经过进化,那些让人们保持活力并使人们繁衍后代的情绪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尽管我们并不喜欢。内斯指出,从人变成社会性动物以来,我们便有了具体的社会情绪,这种情绪深深扎在人的本性之中。从最深层的角度看,我们是一种离开他人无法生存的动物。我们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情绪,我们有的只是诱使我们落入他人行动和情绪圈套的情绪。内斯说:“如果你走在前面,做了一件事情让另一个人生气,你就会有一种内疚感。”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能够信任别人(好的一面),也会有被别人出卖的感觉(坏的一面),我们显然还要好坏情绪一起拿。事实是,没有这些涉及他人的复杂社会情绪,我们也许就会退回到森林中,孤独地生活在树上。内斯想说的就是,所有的情绪都是“好”的,至少从进化角度看是这样的。这些情绪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给我们带来希望。即便我们处于深度悲伤之中,我们还是知道,对幸福的另一种感觉是会出现的。我们怎么可能只要幸福的一面而不要坏的一面呢?
作者梅雷迪思·斯莫尔,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人类学家。她有两本著作受到关注,一本是“我们的婴儿、我们自己:生物学和文化如何形成我们父辈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的不满文化:超越心理疾患模型”。
二○○九年八月三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