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大包子对谁有利?

(2009-05-06 20:30:08)
标签:

包子

酸奶

图书

汽车

房子

马路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文/姜汉忠

中午去机关餐厅吃饭,一个女同事说,要少吃点,早上吃多了。“早上怎么不少吃点?”我脱口而出。“别提了,那么大一个包子,都吃了撑得慌,扔了浪费。”原来是这样,大包子我领教过。别说一个女同事吃不了,就是我这样一个男人吃着都费劲,可见个头不小。

 

周末去超市买东西,想买两瓶酸奶回家,没想到在货架前找了十几分钟,竟然没不到合适的。不是我挑剔,而是大瓶装的太多,即便有小瓶小杯的也是捆绑式销售。没办法,我只好买了一个中等偏大的——总比买好几个小瓶的好一些吧。到了晚上一大瓶喝完了,那叫不舒服。那位说你留点下次喝,我留下放什么地方?放在室温下我怕坏了,放在冰箱里瓶子太高立不起来。

 

大个的包子,大瓶的酸奶,想开一点,吃不下、喝不了顶多浪费一两块钱。可有些东西,就不是“一两块”的事情了。

 

走进书店,想看几本书,好家伙满眼都是大厚本,没有三四百页简直下不来。即便是有薄一点的,也经常是捆绑式销售,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套书。一套书少则四五本,多则十几本,二十几本,一般都要上百块。买一本不卖,十几、二十几本都买不仅买不起,而且用处也不大,更是没有地方摆。

 

吃的喝的看的,价值终究不是高得出奇,也就算了。汽车就不一样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北京开始在长安街限行一点零升以下排量汽车,言外之意,大汽车可以铆劲儿开。这一下子就像打开潘多拉盒子一般,全国先后有八十四个城市争相效仿。尽管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小排量汽车上路依然有不少困难,不是上牌照有限制,就是行驶不畅通。那意思很明确,买大汽车欢迎,买小汽车不高兴。

 

能跟汽车一比的那就是房子了。几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让我帮着留意一下北京西四环周边的房子,电话打过去还不错,起步价还可以,结果朋友过去一问才知道,均价虽然不算贵,可是小户型却没有,最少是一百二十米以上的。我看一个材料上说,城里面新造的房子八九十平方米的都算小的,动辄一百多平方米,二百多平方米的也不少见。

 

说完房子,更大就是马路,诸位可以看看如今的马路越修越宽。不管你是大都市还是小城市,都是以宽马路为荣。前年我曾经去云南旅行,来到当地一个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令我瞠目的是马路修得老宽老宽。又长又宽的马路,高峰时间也看不到多少辆车,那天是周末,车少也许跟这个有关。平时车就是再多,三十几万人一人一辆汽车上大街也比日本东京的汽车少得多。

 

说了归遭儿,不论是做大个的包子还是卖大瓶装的饮料,还是限制小排量的汽车,还是修宽宽的大马路,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做大,有句口号喊得好“做大做强”。销售额要上去先要弄大,包子大了,一个顶俩;酸奶瓶子大了,一个顶好几个;书厚了成套了,能卖出十几本二十几本的价钱;汽车搞大了,不光买车钱增加不少,捎带脚还给相关行业起了促进作用;房子盖大了,房价犹如坐上火箭一般,马路展宽了;人多车多,招商引资效果好呀。


这当中商家的利益想到了,商家的相邻行业的商家也想到了,政府官员的政绩更是想得很周到了。可是消费者、市民的利益又有谁来想着呢?对有的家庭,浪费一点都像刀子剜肉,对另一些家庭,十几万块也不是小数字呀。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就是大宽马路,那家伙对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不能小觑。


我曾经到过十几个国家,人家那里一个普通大的苹果就可以是一个包装,也没有见到小包装的饮料捆绑销售。即便是上千万人口的马路也没有我们小城市的马路宽,人家的汽车大的小的都有,甲壳虫那样的小车随处可见,没听说什么地方会按照汽车排气量来限制行驶。我也去过外国人的家庭,房子似乎并不是大得不得了。有的材料讲,在韩国,面积小于五十九平方米的住宅占住宅的百分之四十,日本普通家庭的住房面积大多是六七十平方米。


我们国家这么大,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有人需要大的,更多的人则需要中等或者小的,需求多样化,供应也该多样化,不应该一味地求大求多,到头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浪费很多不该浪费的资源,还能助长一种“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恶劣风尚。

二○○九年五月六日

--------------------------------------------
如需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联系作者。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