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协”是否该向美国同行取取经?

(2009-04-16 08:14:06)
标签:

消协

伪劣

美国

文化

分类: 杂文时评

撰文 姜汉忠

深圳晚报三月下旬报道,企业每年缴纳八千元到两万元不等的会员费,“三·一五”网站便可屏蔽与其有关的投诉信息,这样有过不光彩行为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丑闻曝光之后,湖北消委会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强调会员收费是“自愿”行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调查结果显示,以消费者投诉为筹码与企业交易敛财的并不仅仅是湖北省消委会一家,安徽、江苏等诸多地方消协或者消委会均有类似做法。

 

地方消协或者消委会出现这类“情况”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要我说应该属于正常情况。原因很简单,地方消费者组织并不是这类敛财计谋的始作俑者。三年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因为向企业有偿颁发“三·一五”标志而受到举国上下的同声谴责。不过那次事件若不是欧典地板爆出涉嫌欺诈消费者丑闻,中国消费者协会说不定还能继续“发财”呢。上梁不正下梁歪——一部分地方消协不出问题那才奇怪呢。

最近这几年,以维权或者检测、推荐产品为名涉嫌敛财的单位和机构时有出现,不少评论文章将这种现象称为权力“设租”、“寻租”。这当中不光有消费者协会,还有相关的媒体、行业组织。某些以消费者为读者对象的媒体,不是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相反却向企业“明”送秋波,唯企业马首是瞻。只要是企业在报纸、广播上、电视上登广告、给赞助,就能给他宣传,至于产品质量如何,售后服务有无保证,消费者是不是受欺骗,消费者会不会蒙受损失,那就不管了。就在这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客厅的电视中连篇累牍、声嘶力竭地传来一种叫“宝立捷”的“叫卖”声——电视购物虚假最多,这已成为不争的实时,不播放这等广告的电视台又有几何呢?还有的行业协会整天搞这个评比,那个排行榜的,天知道那些产品的质量怎么样。时到今日,很多欺骗消费者的广告依然在媒体上大行其道,消费者若非有火眼金睛,受骗上当肯定是在所难免。

不过,所有这些以消费者为“欺骗“目标的行为中,最让人无法容忍的就是“消协”或者“消委会”的龌龊勾当。明明你是替消费者维护权益的组织,然而你却“吃里扒外”,跟劣质产品或者低劣服务的提供商狼狈为奸。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折不扣地挂羊头卖狗肉。湖北消委会“三·一五”网站的敛财“事迹”大白于天下之后,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当然,光谴责是不够的,挖根寻源自不待言。有的说,这些消费者的维权组织之所以倒下,跟他们经费不够有关,这肯定是一个原因,而且是一个不小的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个机构,总要生存,总要给职工发工资的。还有的说“去行政化”就好了,不让他们依附于任何政府机构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还有的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自我约束——法律上,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义上,消费者组织就应该有一个社会责任感。要说法律我们并不缺,要说社会责任感好像也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东西,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消费者维权组织“掉转枪口”的问题呢?所以说,要说自我约束更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我上网浏览,发现美国有一家网站跟我们消协的“三·一五”网站功能十分类似,于是详细了解了一番。人家的名字叫“消费者实验室”。这个消费者网站上面好几个栏目,其中包括产品检测、消费预警、百科知识以及购物指南,全都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检测结果如实公布在网站上,近日最轰动当属送检的美国产多种维生素制剂有三分之一不合格。消费预警的最新消息是,QVC电视购物频道因涉嫌虚假宣传而受到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被罚款七百五十万美元。购物指南仅仅为消费者提供一些品牌的购物通道。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经过该网站实地购物、考察证明信誉良好的,他们才会推荐在自己的网站上。不过人家有言在先,推荐厂家的产品有一部分经过他们的检验,可是一款产品合格并不意味着该厂家其他产品也合格,一次讲信誉,也不能说它以后总有信誉。看明白了吧,人家提醒得清清楚楚,绝对不说大话,更不会以偏概全地去糊弄消费者。

尽管如此,这个网站最让我感兴趣还是他们的自我声明。他们是一家私人开办的网站,不受任何跟饮食、健康、幸福有关产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的任何资助,也不接受此类公司给予的任何形式的好处。他们是一家独立的检测机构,而且送检与否完全是厂家自愿,产品一旦检测通过,即可进入该网站发布的质量认可产品目录。为使检测公正、公平,检测标准以及检测方法通过网站昭示天下。该网站是一九九九年建立的,正是这种独立性、权威性以及为消费者的服务意识,该网站声誉日隆,每年有三百万人次浏览。到现在为止,经过该网站检测的产品有两千一百个,涉及品牌三百五十个。更多情况咱不了解,有一点人家我们比不了——人家是私营公司,可是人家竟然能检测不合格的信息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还把相关政府机构处罚的某些违法厂商和行为晒在自己的网站上。我们的维权网站呢,政府的机构反而拿企业钱财体企业消灾,套用老百姓熟悉的一句话,“同是维权网站,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网站提供如此众多的服务项目,且又与相关厂商没有经济瓜葛,不知人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哪里?完全是私人投资?还是有政府补贴?还是社会捐款?还是靠标准不高的检测费?我从网站上看不出来,不过我倒是建议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各地的消费者维权组织好好向人家学习一下,看看人家跟企业是一种什么关系,看看人家对消费者是一种什么态度,看看人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奥妙在哪里。学到真经,适当消化,因地制宜,洋为中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只要真正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还是欢迎的。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六日

---------------------
如需转载,请致电010-68996306或致信frank203@sina.com,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