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面办公”损害员工健康
(2009-01-17 16:49:57)
标签:
办公员工健康监督干扰文化 |
分类: 杂文时评 |
去年拜访了三位朋友,一位在出版社做著作权贸易,一位在出版业的媒体工作,一位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供职。我去这三个单位的日子不同,可是时间几乎一致,都是在中午,而且都还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室。一次是中午吃饭以后去的,两次是是中午吃饭之前去的。这三位朋友的办公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平面办公。
在业内媒体那里,只见他们每人一个小隔断,紧紧凑凑,每个人拥有的空间除了放一张桌子,上面有电脑之外,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如果来一个朋友,不是自己让出领地,就是请朋友坐到同事的位子上,还有一个选择,虽说是一种选择,可是却妨碍观瞻,也影响他人通行,那就是坐在过道。也许人家有会议室或者会客室,不过那不是招待我等草民之处,不说也罢。在出版社朋友那里,虽说也是“大平面”,可是却宽松了很多,诺大一层楼,办公隔间都挺大,不仅人可以办公,样书也可以摆放,相比之下,比媒体朋友那里舒服多了。集体管理组织朋友那里,不好也不坏,说挤不挤,说亮也不亮,但是要想让客人落座,还是要主人作出一点牺牲的。
大平面办公是近十几年来广为流行的,大概是一种舶来风格,据说也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体现。我供职单位的办公室还是老一套,对这种新式办公的好处没有亲身体验。不过,从旁观者讲,心里感觉并不是很爽,至于如何不爽,我也说不出来。正在这时,澳大利亚人帮了我一把,告诉我如此办公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德国《世界报》网站援引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认为,大平面办公不好的地方有如下几条。
首先,大家在一起相互干扰是肯定的,张三打电话若不是压着嗓门,准保让旁边的李四烦躁。还别说大家在一起,就是门对门弄不好还要互相响应呢。我办公室对面的办公室有人大声打电话,都会通过开着的门传到我这里来,加上声音忒大了点,简直像吵架,弄得我工作思路常常被打断。你若是告诉人家声音小一点,作用也许能管一会儿,时间长了也没用,国人大嗓门举世闻名。你让人家关上门,办公期间,出来进去的人很多,也很难保证。
其次就是员工有一种压抑感,因为员工一上班就处于同事或者老板的监督之下。可以设想,一个人,一个比其他动物都高级的动物,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日子,这岂不是跟陈水扁在羁押房里的情形差不多了吗?他那里有监视设备,一天二十四小时监督,大平面虽然没有(主观猜测,不足为凭)摄像头,可是有会喘气的火眼金睛更让人受不了。上班期间应该集中精力应对工作,这是没错的。可是人就跟机器一样,也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也需要跟周围的人交流一下,这样才能缓冲内心的压力或者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可是,如此高密度的检测“设备”下,谁还敢说什么悄悄话吗?没有了私密空间,还谈什么归属感?以温施·奥门为首的澳大利亚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大平面格局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百分之九十是负面的。
第三条恐怕是最不能容忍的。每个人都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如果一个员工生了一种还没达到必须请假休息的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岂不会传给更多的员工?要知道,这样的办公布局,受感染的更多,一旦全体感染,还有上班的吗?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看我媒体朋友那种大平面就够呛,没有超强的体魄,估计是很难幸免的。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吗?节省下来的成本恐怕早就别冲抵得一干二净了。
德国《世界报》网站的报道说,到目前为止,选择大平面办公的决定性因素是很多企业认为这种方式能降低“企业成本百分之二十”。然而,办公格局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可能的成本的减少,员工的多种社会和心理学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公司,一个办公室,不光有老板,还有员工,公司或者单位的表现恐怕还要依赖一个一个普通的员工。若是员工对这样的布局给出的评价百分之九十都是负面的,他们还有产生创造力,还有工作效率可言吗?
二○○九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