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学生为什么不会写文章?
(2008-12-18 20:51:24)
标签:
汉语测试中文系工作写作动力英语文化 |
分类: 杂文时评 |
吃完晚饭看报纸,发现有两条消息跟说写中国话有关系。
《北京晚报》报道,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准备推出一种汉语言综合能力测试,为汉语能力评定提供依据。推出这一考试出于什么动机我不清楚,但是另一篇报道却有可能成为这一措施的住脚。
《中国青年报》报道,历来被视为最好毕业的大学汉语文专业的学生成了最难就业的学生。据报道,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社会上对汉语言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没有对别的专业的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生知识面过于狭窄。不过有一点却不容忽视,那就是很多人运用汉语这一母语的能力很让人皱眉头。有一家公司的人力主管就说:“中文系学生,首先要能写,其次要能说。能写能说,表达能力强,是用人单位招收中文系学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实际情况又当如何呢?有些学生写作实践欠缺,拿不出像样的文章给招聘人员过目。本来你就是靠嘴巴和笔头来吃饭的,结果“两条腿”有一条不灵通,人家怎么可能招聘你呢?
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强调说,在如今这个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个人能力结构中演讲、书面表达、影响和说服别人、准确沟通与交流这样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尤为重要。这话说得没错。王主任说的是对一般人的要求,专门从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更应该上一个层次了。
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尚且缺少写作锻炼,其他专业毕业的或者没有进过大学门的人们,如果真要是以此类推的话,真不知该是个什么样子。当然,如此简单的类推也不一定科学,可是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暂且先不说写作能力——就很让人着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人们说不清听不明这种现象,里面对可能存在的原因做了一些分析,比如人们的通信工具发达了,说话不用字斟句酌了,网络语言要求也不高,写成什么样也没有人怪罪你,于是乎人们大脑主持语言表达的神经就缺少了相应的训练,进而表达能力越来越糟糕。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还不能将人们表达能力欠缺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从而导致人们没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精雕细刻,影视剧字幕中错别字惊人得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光是多,而且错得离奇,就好像制作字幕的人根本没有看台词,完全凭借耳朵来听写一般。使用毛笔的年代可不行,不仅要“信达雅”,而且还要写得漂亮。如果是向上级呈送公文还不能写错,错一个字就要重抄。写作如此讲究,说话更是言简意赅,绝对不能罗嗦。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时代越发展,人们说话就越繁琐冗长,与侯宝林相声里面人物的表达正好相反。如今一个意思的表达不是多一两个字的问题,有时候说了两三句都没有把自己要说的内容讲清楚。我在以前的文章提到过,我经常接到一些电话,多半是购买我们出版的图书,意思很好表达,一两句话足矣。可是到一些人的嘴里,说了三五分钟,你愣是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来意。有一次,一位外埠的读者打电话,先问我们是不是他要找的出版社,还问我是哪个部门,接着问我们出过某本书没有,那本书的作者在什么地方,能不能联系上作者。我就问他是不是想认识作者。他不回答我的问题,接着问他们那个城市卖不卖那本书。我于是打断他的话头,问他到底要做什么,是不是要买书。这时候他才跟相声演员似的抖出包袱“就是买书”。我从事体育编辑的时候曾经就一种拳术词汇请示练功之人,不问还好,一问可不得了,他老人家从那个拳术的发端开始说起,说了十分钟,我也没弄清楚他到底要告诉我什么。还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我前面那个病人看完病了听医生吩咐吃药的要求,结果说了两三遍,我这个站在门口的都听明白了,他还没听明白。我刚进门,他又返回来了,还是问刚才讲过的问题。医生还不错,还真耐心,一点一点讲解,就像给小学生上课。
如今不光是普通大众中有不少人缺少语言表达的基本训练,就连汉语言专业毕业的也写不了像样的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当老师的时候一个老教师说的话,汉语专业毕业的不仅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写一笔好字,更要写一手好文章,这是基本要求。如今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实在是少得可怜。相反,人们对外国话倒是非常痴迷。我曾经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一篇文章,抨击这种劳民伤财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根源就在于人们学外语有动力,学母语没有动力。
前两天小女参加托福考试,此前训练了很长时间的英语写作。我给她修改英语文章的时候发现,不是她英语不好,而起承转合这种思维上的东西掌握不好。若不是要考英语写作,她怎么有可能来训练这种写作能力呢?我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帮助她提高组织语言、弄清逻辑关系呢?难怪出国要考英语,学生学英语有积极性,即便不出国,大学四六级也是要考的。工作人员也有积极性,因为评定职称需要外语过关——很多情况下未必是真过关。没有工作的老太太按理说没事了吧?不行,为了奥运也要多学几句英语——真难为她们了。小孩子参加英语培训班就更甭提了,很多做父母的不惜工本,为的是将来升学有敲门砖。学外语有这么多动力,学汉语可就不行了,没听说什么单位录取技术人员要考汉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水平的。如今这个社会是实用主义泛滥的社会,没有动力的事情人们是极少干的,你就是磨破了嘴皮子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有一点他们大概不是忘了就是不清楚,语言表达还是要从母语开始,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潜意识。母语表达不如意,学外语再卖力气也是白费,到了一定程度,就休想有新的提高。小女这次准备托福考试可是深有体会。她跟我说,以前很讨厌语文课上的作文写作,如今不行了,要好好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汉语写不好,英语也好不到哪里去。学好汉语,除了有助于外国语言的学习以外,还能提高你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这恐怕是任何参加社会活动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这个角度讲,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搞这汉语言能力测试还是有意义的。可是我觉得,让一些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嘬一些瘪子更有意义,否则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