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固执不可取?
(2008-10-07 15:27:12)
标签:
固执择善择恶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虽说主人翁的名字不尽相同,情节却是大致一样的。
话说古时候有两个人住在一个村子里,一个权且称为王二,另一个叫做张三。两个人是一对好朋友。眼看着身处偏僻的乡村生活难有改进,两个人一谋划就把自己的地给卖了,带着各自的家当和两头驴出发了。
走着走着,二人来到一个盛产麻布的地方,张三对王二说:“咱们家乡缺少麻布,把麻布运到回去肯定能赚上一笔。”王二同意了。于是二人各自买了两捆麻布,拴到驴背上继续往前走。没过多久,他们便来到了一个毛皮出得多的地方。那里毛皮很便宜,可是麻布因为是稀罕物,贵得要命。张三就对王二说:“在咱们家乡,毛皮比麻布值钱。我们还是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吧。这样我们不仅能收回本钱,而且还能赚好多钱!”王二说:“算了,算了,麻布都捆好了,太麻烦了。”
返回家乡之后,王二卖了麻布赚了一点钱,张三可就不同了,不仅赚了大钱,而且还成了远近皆知的大富翁。
有一位美国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挺有意思。他把一些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只不过是瓶底对着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没过多久,竟然找到了瓶子口,一个个飞将出去,逃生了。这一实验告诉人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候,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方向努力的执着,而是随机应变,寻找求生之路。
我们不能否认执着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比有序衰亡好得多。非常执着的蜜蜂最终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逃了出去。执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理想状态下的执着应该是择善而执着。换句话说,你的执着是建立在你的正确的观点和准确的判断基础上的,而正确和准确的标准就是你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只要是正确的,只要是证明没有偏差的,不仅应该坚持,应该执着,更应该执着到底。不过,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到历史上出现的每一个故事,无不告诉我们,执着易,执着而择善难。如果执着不能择善而择恶,那就很危险了。
我们是不是经常碰到这种情景。一个当局者已经做错了事情,可是此时他不仅不听听旁观者的意见,反而照准了南墙使劲撞,好像不撞装个头破血流,就对不起他爹他妈一般。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人,同样的错误总是不停地犯,直到转机出现需要的所有本钱都丢光为止。等局面不可收拾了,他们才问我:“还有解决办法妈?赶快给我想个主意吧,求你了!”我又不是神仙!即便有神仙恐怕也帮不了你的忙!顺便说一句,我这里说的“恶”并不是什么恶劣品质,相反它指的是任何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观点和判断。简而言之,观点不对,判断不准,执着将变成固执,越固执越完蛋得快!
二○○八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