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生涯初期面临的两大问题

(2008-09-19 12:17:35)
标签:

职业

现实

提高

价值

文化

分类: 人生启迪

前些时候去一家出版社给年轻编辑讲出版职业规划问题。这倒不是我这方面处理得好,主要是因为我年纪比较大,说不定能给年轻人一些什么可供参考的教训。就我的经验以及我听到的反映来说,有两个问题反映比较突出。

一个是现实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单位以及周围环境差强人意,有些则是非常令人无法忍受。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发现无论怎样去适应,都适应不了,于是乎就产生了“跳槽”的念头。然而,某些原因迫使他们又无法当机立断作出决定。还有一种就是不知所措。他们也知道应该从自身努力开始,可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努力、向什么方向努力。由于彷徨且无所适从,心情慢慢烦躁起来。这种烦躁反过来使其难以做好眼下的事情。

年轻人跟我说起这些事情,我感觉很正常,用句俗话讲,年轻人大多有一颗火热的心,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回想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虽然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学上,上午中专毕业,中午就到了接收单位,然而谁不想在刚刚起步的职业生涯中好好干上一场呢?我毕业以后第一个工作是中学老师,在北京一个落后区里的落后学校当英文教师。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还有三四个从区一级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除了学习过一部分英文知识之外,其他可以说基本不懂,更不用说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就连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写教案都不知道。不知道也得上,只好硬着头皮给学生上课。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没经验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把课上好呢?所以,我十分理解我女儿和她的同学上高中时对学校新来的老师总是不以为然。刚来的老师不会讲课必然使学生没有多大兴趣。我那个时候站在课堂上,一方面是紧张,另一方面是着急。紧张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着急的是学生上课说话、打闹上不了课一点办法没有。最后只好采取两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个是让课代表把班主任找来——学生无论怎样对班主任总是有所畏惧的,另一个就是直接将捣乱的学生“请”出教室。那个时候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不学都没关系,后来有了高考,落后学校也是乱哄哄,原因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是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之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的课吸引人,虽然不敢说能吸引大多数学生,就是吸引一部分想学习的学生也是一个改进。于是,我就琢磨教学方法,琢磨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还别说,过了一段时间,还真有效果,至少在我看来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回答问题。这样一来,教室里的空气活跃多了,我也镇静多了,虽然有时候还要将一些捣乱分子弄出去,总体来讲,课堂情况好多了。我的学生中有考上现在的对外经贸大学的,其中英文成绩还不错。不要忘了,那可是在区里排名靠后的学校。后来由于教学实力实在有限,那所学校改成了职业高中。

上面我讲的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年轻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满怀热情或者说热血沸腾,但是毕竟缺少相应的能力和经验,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挫折还是拿不出办法。这一点不承认不行。可是那个时候,我就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承认自己不行,相反认为自己还不错。然而,“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过了几年,我逐渐意识到,当老师搞教学那可是学问,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当的个人修养。尽管我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改进,但是小小的改进还是得到学生的好评,说我教学效果挺好。当然,我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那就是我不是很适应在学校里教学生,最终改了行。

跟我说话的年轻人普遍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前进方向。其实,面对这一点,我一开始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不知道干什么好。一会儿学英语,一会儿学日语,一会儿读历史,一会儿看古文,甚至有时候还拿起诗词格律方面的书阅读,有一阵子还想练练书法。时间耽搁不少,什么都没学出来。那个时候在我看来,人生目标的典型表现就是学什么,不学什么就是没有目标,总是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学”字上,从而使自己总是处于学习阶段,好像永远也无法毕业似的。

其实,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锤炼技能、积累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些基础的东西,永远是一个生瓜蛋子,更不用说大事,就是日常的例行公事都应付不了。到一个单位,一方面是好好干,行行出状元,另一方面就是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者,能力也。有了兴趣,就会开发出相应的能力。这是不言自明的。此时此刻最忌讳的是心情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触手可及的东西看得清楚,而自己缺少什么却往往视而不见。时间一天天过去,有了机会,你恐怕只有干着急的份儿。文革期间,很多人被卷入到运动的洪流之中。我有个邻居就很另类,他哪个派别都不参加,只躲在一边看书学习,几年之后,他学会了英文和日文。结果等人心思定需要做事的时候,他大显身手,每星期都有邮递员站在院门口高喊几次“xx,汇款单来了!”怎么样,这就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看着人家有事做有钱赚,没准备的人只能看着眼馋。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是给有准备之人的。

其实,除了学习一些技能积累一些经验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事情可作,照样可以使你的人生有很强的方向感。比如,你可否规划一下明年一年到南方的两个城市看看,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还比如,你可否琢磨一下,什么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篇作品,争取一年之内实现。再比如,你可以设想,你可否在两年之内通过律师考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筹码。如果这样的目标难度大,可以设想一些比较不太难的事情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比如,一年内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比如,一年内用英文写二十篇二三百字的短文。不论怎样,只要给自己规定一些具体的而又易于操作的事情去做,你就会觉得生活有意思,你就不会烦闷,时间久了,你还会增加自己的阅历,获取一两项职业生涯需要的能力。如此下去,你的竞争力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一旦机会来了,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走上辉煌之路。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具体如何去做,还要看你自己。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我觉得一个工作岗位就像一个战士的阵地,打阻击的时候就应该拼死坚守,可是一旦阻击任务完成就应该立即开拔,奔赴新的战场,投入新的战役。一个战役打胜了,接着打下一个,胜仗打多了,最终的胜利离你就不远了。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