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3
  • 关注人气:24,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会借钱给别人吗?

(2008-07-02 22:25:10)
标签:

借钱

莎士比亚

知恩图报

理所应当

文化

分类: 杂文时评

下午一个朋友问我身上有没有现金,我说有几百块钱。我问她怎么回事,敢情是有朋友跟她借钱。出于对朋友的关心,我赶紧打电话跟她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要做物流生意,手中缺少几万块钱。他已经从别人那里借了一部分,就差两千块钱。我的这位至爱亲朋正在犹豫之中......

 

我告诉她,最好是不借钱给他人,特别是不借钱给不熟悉的人,没有见过面的人就更不能当成出借的对象了。为了说明问题,我给她讲了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同事一天来到我家,说他要结婚了,我赶紧表示祝贺。接着他就说当下手头拮据,问我能不能借给他四百块钱。要知道,当时我每个月才挣四十几块钱。四百块钱对我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过,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关系也不错,何况他还帮助过我。他是电工,我家有点跟电有关的事情让他来帮忙,他都是很爽快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二话不说拿出四百块钱给了他。到了还钱的时候,却迟迟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我只好去他家找他。可能是面子上的原因,到了他家我也不好意思提,不仅如此,还编出谎话,说什么是从此路过,顺便看看他——实际上是专程而去要债的。可是人家压根儿就不提还钱的事情。没办法,我咬咬牙,鼓足勇气问他什么时候能还给我钱。话一出口,心里别提多别扭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就这样,我都没有要来钱。回到家,整天想着这件事,吃不下,睡不着。没办法,二次登门,又编了一个谎话,说是到附近来办事,顺道来看看他。这次还是没要回钱,也许是对方刚结婚,拿不出钱还给我。过了半个月第三次登门,好不容易把钱给要回来了。我俩从此也就“恩断义绝”,不来往了。

晚上跟妻子闲聊天,说起朋友借钱这件事,她脱口就说出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言:“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莎士比亚两组句子中,每一组的前半句讲的都是借给别人钱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莎士比亚的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借钱给别人就人财两空,不过这种情况太多,发生的几率太高。既然经常发生,我们就应该探讨一下,为什么借钱给别人往往会“人财两空”。

 

“借钱给别人”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从出借者角度来说,借钱给他人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缓解他人的困难,特别是一时难以越过的困难。这笔钱若是不借,对方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借钱给他人,胜造七级浮屠。还有一点,而且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别人度过难关的同时也会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这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从张嘴借钱的角度看,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张嘴借钱。借钱一定是为了度过眼前暂时的难关,困难过去了,尽可能早地,最好是在承诺的期限内主动把钱还给人家,而且还要对人家千恩万谢。不论是借钱给他人的人,还是向他人借钱的人,如果都是上面说的这种态度,都是这种做法,莎士比亚的话就算是白说了。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借钱给别人的人如果居心叵测,这对伸手借钱者可是不好的兆头,比如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让别人帮助赚大钱。此时此刻,向他人借钱的人并非是遇到了什么生存上的困难,而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双方都是为了赚大钱,一旦大钱赚不来,甚至把本钱配光,两人不反目才怪呢!这种借钱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暂且搁置一边。除此之外,借钱给人通常就都是被动的。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向他人借钱者成了主动一方。一旦熟人或者朋友提出借钱这种要求,我们该怎么办。

 

本文开头说的那个朋友觉得,不帮助别人,有点不地道。我觉得这个朋友对自己要求太高了。首先,借钱与助人不可划等号。助人包括经济上的支持,但是不局限于经济上的支持。《菜根谭》说得好,君子“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决之,亦是无量功德”。这说明,帮助别人还有别的很多方面。再者,即便是帮助别人也要看情况,不能搞“来者不拒,一视同仁”。有几种情况,我不借钱,当然我说的是熟人之间出现的情况。一个是借钱为了投资。借钱投资是不可取的,这有违借钱给他人的宗旨。再者说,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一旦血本无归,借出去的钱就回不来了,到那时候,钱就不是“借”了,而是风险投资了。这与借钱毫不相干。二是身体没毛病,不缺胳膊,不少腿,大脑也不傻,找工作挑肥拣瘦,这样的人遇到困难,我是不管的。这样的人对朋友的帮助根本就没当回事。一旦你借钱给他,说不定会成为恶性循环。三是借钱为了搞铺张。俗话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口袋里就有十块钱,非要办一百块钱的事情,这时候借钱并非生活所必需。四是没有知恩图报修养的人也不能借。在这种人看来,借钱给他是应当应份的,不借给他就是对不起他。面对这种人,借与不借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还别说,莎老先生说得还就是对,借钱给别人最终会“人财两空”。如果你不想人财两空,你就恪守这一交往的底线。如果你真是觉得对方应该得到你的经济支持,你也有这个能力,还不如在对方要求的基础上打个折扣送给他。一则算个人情,二则让对方有一种不满足感,对他来讲不满足就是一种鞭策。你觉得呢?

 

二○○八年七月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