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废墟没水生还文化 |
分类: 杂文时评 |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消失,汶川地震的被困人员生还的机会越来越小。然而,救援人员却一直在努力着——多救一个就是多一分胜利。受困人员能否生还,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个外界的及时救援,另一个就是有效自救,而有效自救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食品喝水。有关这两点,人们见到的文字已经很多很多,这里无须赘述。
对受困者来说,水比食品更要紧。一般来讲,没水没食品最多能坚持三四天,有水没食品却能坚持数个星期。然而,由于灾害通常来得很突然,无论事先怎样强调,总有毫无准备的时刻。一旦缺少安全饮用水,即便你有食品,恐怕也很难坚持很长时间。正是这个原因,如何应对没有水的困境便成了人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美国人写过一本小说,名叫《旷野的声音》,作者叫马洛·摩根。这本小说描写的是她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三个月的经历。一个所谓的文明人,在太阳暴晒的沙漠地区,徒步行走,风餐露宿,其艰辛与狼狈之状可想而知。然而,随着与土著居民交往的加深,作者越来越深地感觉到他们独特的智慧和生存能力。
进入沙漠几个月,经常碰到没有水的时候。土著人很习惯这种情况,可是马洛却不行。有些时候,因为炎热与干燥的沙漠看不到尽头,马洛绝望极了,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她口渴得厉害,皮肤曝晒得疼痛不已,两脚血泡也破了。他们这一行人不断走着,整个行程中彼此之间除了精神鼓励没有别的。缺水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于在沙漠行走的人来说这是最要命的。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马洛发现队伍中的长者将岩石放在嘴里。这个方法倒挺简单,对受困者来说又实用。我还真不知道,在我们国家有多少人知道岩石或者石英卵石,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些石头的一些特性。当然最好的岩石是那种莫氏硬度在七点五的,因为这样的岩石不吸收污染。石英也是一种很硬的石头,很难被污染。不过,很多情况下,人们处在危急之中,根本没有选择余地。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选择蓝色或者绿色岩石,因为那两种岩石含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
如果你不幸处于没有饮用水的危机之中,你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缓解口渴诱发的症状。找一块石英卵石放在嘴里,然后闭上嘴,通过鼻子呼吸,接着开始吮吸石头。实际上,岩石或者卵石放在嘴里会刺激唾液再生。不仅如此,地球的岩石携带着不少营养素和矿物质。呼吸,当然只能通过鼻子呼吸,也会帮助你缓解“嘴巴干燥”的感觉,还会延长卵石的有效作用。这是没有水的情况下最关键的生存方法。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代替水,它所能做的是让你神志清醒,继续寻找水源。这样做能让你在还没有出现脱水的情况下坚持一段时间。一个人没有食品比没有水所能坚持的时间更长,卵石可以帮你挺过一段时间。
还有一种生存方法,多数人听起来就不那么舒服了。那就是尿液疗法。很多人早就讲过尿液疗法的好处。这种疗法已经用了几个世纪,在印度和欧洲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它也是一种没有水状态下的生存方法。尿含有人体不用的过多营养素。我从一个材料上看到,印度人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逃生。不过多数人接受这种方法还有一定困难。这次汶川地震后,有一个叫彭志军的男子就是靠吃烟丝、卫生纸、用鞋接尿喝在受困一百个小时后奇迹般生还的。彭志军回忆说,跟他埋在同一处废墟下的有十多个人。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活着,后来他们都一个个没有了生息。这位获救的男子说:“我曾经鼓励最近的几个人把自己的尿液喝下去,他们中有的人没有照做,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们四个人。”除了他之外,同时被救出的还有两男一女。
二○○八年五月十八日
《设立“全国哀悼日”意义不寻常》、《唐山十三兄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为什么会帮助他人》、《日本人应对地震有办法》、《史上最有影响的十五场自然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