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灾难情绪反应脱敏健康 |
分类: 健康科学 |
四川的《天府早报》报道,汶川附近什邡市蓥华镇中学,有一个获救的女学生名叫邓清清。这个小女孩平时放学回家,经常打着手电筒看书。获救的时候,她还在废墟里拿着手电看书呢。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这个小家伙还真有办法。
《中国青年报》报道,地震发生之后,北川中学有三个女学生困在一起。然而,她们相互鼓励,相互安慰。被解救之后,这三个女孩的反映和意识要比其他单独被困的学生好得多,状态也比较稳定。看来,相互之间的精神安慰对遇险者是不可缺少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遇到这么大灾难,要说不害怕,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不光是小孩子害怕,就是很多成年人也是恐惧得不得了。此时此刻,处于如此状态的有那些遇险者,他们大多都有“劫后余生”的感觉。《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在北川中学,有十四个学生虽然没有受伤,可是个个都是“惊魂未定”的样子。实际上,“惊魂未定”的远不止这些人。四川雅安塘坝小学的一个女老师带着学生们全部安全撤离。尽管如此,她面对记者采访时依然是“心有余悸”。《中国青年报》还报道,地震发生以后三十多个小时,远离震区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一个大学生突然想起表妹在都江堰念书,差点儿昏过去。家人受到地震冲击的人以及至今仍未与家人联系上的人非常焦虑。
专家介绍,大灾过后人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这是“再正常不过了”。那么灾后不良情绪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包括这么几种,比如恐惧、担心、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失望、思念等等,处理不当还会出现过度反应,比如缺少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恶梦。上面这些情绪还可能带来身体的不良反应,比如易疲倦、发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或者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晕眩、心跳突然加快、反胃等等。灾后不良情绪的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有的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调整过来。有的则从灾难发生的一瞬间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正是这个原因,灾后不良情绪需要认真对待,因为这不仅涉及劫后余生的人们,还包括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们。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自己虽然没有当灾民的经历,但是我也碰到过楼房电梯失火而烟雾快要进门的紧张场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以及专业人员的建议,有这么几点似乎最应该注意:
第一,镇静。当年我家所在的住宅楼电梯失火的时候,很多人连给消防部门打电话的精神都没有了——紧张过分了。我就吩咐家里人做好各种准备,包括湿毛巾。安排好以后,我赶紧给火警打电话,拨座机号码拨错了好几次,最后还是通过手机拨通的。你说紧张不紧张?报警之后,我就安慰我的妻子和女儿,告诉他们,消防人员很快就会到来。只要我们不轻举妄动,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尽管当时我也害怕,我还是尽量保持镇静——我是一家之主呀。
第二,交流。一般情况下,如果哪个人遇到过悲伤之事,我们很多情况下感到束手无策,说多了,怕成了“揭疮疤”的行动,说少了,又怕不起作用。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对方将心里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好——无论是采用语言诉说,还是哭泣,都是可以的。这种对过往事件的“再体验”实际上是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如果不是这样,以后一旦听到“地震”一类的词汇,就会旧病复发。经过一遍一遍的倾诉,人们对心痛事情的敏感情绪会渐渐减弱。
第三,咨询。有些人不善于与人交流,也不喜欢向那些了解自己的人倾诉。这个时候,就可以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这种帮助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拨打心理咨询电话。如今这个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咨询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遇到大灾,这种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热线会又少。
不论怎么样,大灾过后,只要你心里留下了某种因为灾害发生而产生的阴影,你就要尽早进行“脱敏”治疗。治得早,恢复快。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