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脑谜团冰箱灯泡文化 |
分类: 杂文时评 |
大脑每个人都有,然而并非每个人都熟悉。其实,不光一般人不了解,就是很多专业人士也未必都门清。英国《每日邮报》发表一篇书摘,介绍了有关大脑的十一个方面。现在翻译出来,以飨各位网友。
第一,自己不能胳肢自己。医生给怕痒的病人检查身体时会让病人的一只手放在另一只上面,以免碰上到病人的痒痒筋。这是怎么回事?无论多痒痒,谁也不会把自己给胳肢了。这是因为大脑的焦点集中于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这样可以防止重要信号沉没于自身动作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兴奋之中。例如,一般情况下你不会注意自己袜子的纹路,但是你会感觉有人在拍你的肩膀。病人不觉得痒痒,是因为病人大脑认为那是自己所为。
第二,看照片比下象棋还难。当计算机科学家准备写一个模仿人类动作的程序时,发现让计算机按照逻辑做复杂的数学题要容易一些,下象棋就需要计算步骤。若要他们知道图像里是什么,那就比较难了。如今的最好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打败象棋大师,可是任何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进入视觉世界的时候,都能打败最好的计算机程序。原因在于分辨单个物体很困难。如果扫上一眼,看到的只是模糊一片,那样看到的东西就是错的,就像黑夜之中马路上有石头滚下来压了邻居的猫。
第三,大脑只用了百分之十。世界上的一半人口认为人的大脑只用了百分之十,可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不过,考虑到这个问题这么久没有解开,一定要说出点什么让各位听听。实际上,人们之所以这么坚持不懈,还在于下面这一乐观信息:“如果我们仅仅使用了大脑的十分之一,我们就会想到,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用上一点会怎么样呢?”实际情况是,对大脑活动的研究显示,即便是很简单的活动,整个大脑都会参与的。
第四,打哈欠唤醒大脑。打哈欠跟睡觉和劳累有关系。实际上,打哈欠却能把我们唤醒。打哈欠本身会扩大我们身体的“风管”,允许空气进入肺部,让氧气进入血管,从而使我们更警觉。要知道,打哈欠是身体需要警觉的时候作出的一种反应。打哈欠是可以传染的。尽管警觉在不同的人之间相互传染有好处,可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其他动物不存在这种传染性,可是识别哈欠的能力也相当普遍。例如,狗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会打哈欠,有人认为,打哈欠可以让别的动物镇静下来。
第五,盲人听力好。测试的时候,盲人在侦测微弱声音信号方面做得并不好。但是盲人的记忆力好。既然他们无法依靠视觉分辨事物,他们只好经常利用事物锻炼他们的空间记忆,而空间记忆负责记录环境信息的。他们也许在语言方面做得更好,包括理解句子的意义。他们在探测声音来源方面也不错,这也许会成为让其追踪事物的另一种方法。他们利用大脑中给视觉准备而现在用不着的空间来改善上面这些能力。
第六,计算机游戏帮你完成多重任务。现代世界充满了连续不断的事情,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游戏,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即刻发生的。如果你已经三十多岁了,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年轻人没有被那些刺激击垮。他们的大脑简直是训练有素,就是为了对付刺激。连续不断练习多重任务会增加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内注意许多事物的能力。这种练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玩动作视频游戏。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敌人”射杀他们之前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这种游戏需要玩家注意整个屏幕,这样才能到敌情并作出反应。有一项研究认为,经常玩动作游戏的大学生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可以同时追踪更多的目标,转换角色的能力也不错。所以,让自己的孩子玩计算机游戏也许不是一件特别坏的事情。
第七,大脑袋更聪明。脑袋大小跟智力没有关系。爱因斯坦的大脑并不比一一般人脑袋大。然而,研究显示,智力也许有取决于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沟壑——突触的形成时间。突触在青少年时期成长与收缩,而成长收缩的模式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第八,锻炼有助健脑。忘了数读和填字游戏吧,那是一种让你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健康的体育锻炼。随着循环系统的老化,向神经元或者脑细胞提供的血液就会减少,所需要的氧气和葡萄糖也就不够。经常锻炼会增加大脑中毛细血管的数量,而毛细血管的增加又会促进对神经元的氧气和葡萄糖的供应。实际上,老年的时候,锻炼是保持认知能力最简单、有用的方法。一生锻炼的老年人比久坐的同龄人智力更强。要想锻炼有效,每次要进行三十分钟以上,每星期若干次可以提高心率。但是不需要剧烈运动,快走就很好。
第九,大脑用电比冰箱指示灯少。大脑细胞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电进行的,不过用电量是很微小的。大脑用电仅仅有十二瓦,比冰箱里的指示灯用电还少。尽管如此,大脑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率的,它是能源中枢。它是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三,消耗能量仅为全身消耗的六分之一。使劲想问题所需要的成本显而易见,然而大脑能量消耗成本的多数都进入维护成本之中了。
第十,听莫扎特曲子可以孩子更聪明。还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一点。一九九三年,《自然》杂志报道说,听十分钟的莫扎特奏鸣曲可以提高大学生做推理题的成绩。几年以后,美国有一位州长给州议会演奏了贝多芬的《欢乐颂》,要求议会拨款十万美元向本州新生儿父母赠送古典音乐盘。当然,政治家们没有注意到,争论音乐可以让婴儿在智力上终生受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听十五分钟音乐只能在成年人身上产生效果。莫扎特效应从此不胫而走。尽管没有人在婴儿身上做过实验,可是“婴儿听古典音乐会更聪明”的说法却在报刊、图书上得到无数次宣传。有关莫扎特效应的故事主人翁也由大学生换成了婴儿。演奏古典音乐不会改进儿童的大脑发育,不过其他现象则会出现,那就是学会演奏乐器的孩子,其理空间推理能力会有提高,比如他们会以更为数学的方式理解世界的物理状态,因为音乐和空间推理是通过大脑的类似系统加工的。
第十一,乏味的曲调难忘怀。一段乐曲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脑子里是再烦躁不过了。这应归功于你的大脑有一种回忆连续活动的能力。我们每天需要记忆连续活动,从签名或者沏咖啡的动作到你沿着正确路线开车回家。没有这种回忆连续活动的能力,你的日常生活就过不下去了。你想起一首歌的一个片段的时候,你的大脑会自动将其与歌曲的整体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转过来会让你回忆起那个片段来更快,而回忆那个片段会使你对整个曲子的记忆得到加强。正式这种循环帮你记忆。怎么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种方式就是让其他连续活动干扰你的记忆强化过程。找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但愿这种治疗方法别让烦恼之外再添烦恼。
二○○八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