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是怎么“玩”股票的?

(2008-02-15 21:41:55)
标签:

股市

赚钱

动机

压力

文化

分类: 人生启迪

前两天一个朋友来办公室看我。要说她的名字也许您不熟悉,要说她有个旁系血亲很多人应该知道,那就是《绝对隐私》的作者。想当初,这本书十分畅销,而且还掀起了一系列有关隐私图书的问世。

 

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可是此前我们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交流不少。我知道她是昼伏夜出的人物,白天基本看不到人影,常常是晚上十一二点开始露面。这不,她来看我的前一天晚上登录MSN,想告诉我她第二天来找我,结果发现我那里早就黑灯了。没办法,她只好给我来一个“惊喜”了。

见面之后,宾主二人就从她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的习惯开始聊起。她告诉我她现在全身心地投入股市之中,原因是她“没有文化”,干不了别的。我问她玩儿股票怎么样,赔钱不赔钱。她坚决告诉我,她进入股市以来还没有赔过钱。这倒是让我兴趣大发。我有个亲戚,做股票——赔钱,卖磁卡——赔钱。我向她讨教股市赚钱的“秘笈”,结果我却大失所望。她说,她真是在“玩”股票,轻轻松松地对待股市的上升和下挫。心态放松,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结果她总是赚钱,只不过有大赚小赚之分罢了。这位朋友对待股市的心态跟我对待工作的心态倒是有几分相像之处。


以前做工作,一心要做出成绩,结果总是不能那么随心所愿。就像足球运动员,越想踢球进门,球越是进不了门。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比较以及实践,我才发现——也许别人早就发现了——做事太功利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只有你心态放松,将一切精力和智力用于做事情的过程,那么你的目标会在不经意间实现。有一年,我从一月到八月一个著作权销售合同也没有签。到了九月好不容易签了一个七本书的销售合同。从那以后到十一月又是一本没有。当时我的心态毫不夸张地讲一点都不着急。一方面我没有把这种连续数月的“绝收”当回事,另一方面上级的压力也不大。结果,到了那年的十二月底,我完成了四十多本书的著作权销售。那是我近些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也是我事先未曾预料到的。相形之下,我有一些同行,销售情况不佳的时候着急得不得了,结果事与愿违,最终还是没有完成任务。请教心理学家,我才知道,做事的时候越是关注目标,越是忽视过程。一旦对过程敷衍了事,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心理学研究发现,并不是做事的动机越强,做事的效率就越高。动机的强弱与效率的高低关系呈倒U字形曲线。动机太弱,不容易达到成功,而动机太强会刺激大脑皮质层过度紧张,从而抑制大脑相应部位的活动。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动机会转换成压力,动机太强,压力就越大。如果压力处于最适宜的程度,做事的效率和成绩就会提高。超过这个适宜程度,再多的压力和激励只会对绩效产生有害的影响。十一年前,中国足球队大意失“金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在与伊朗争夺世界杯决赛出线名额的时候,领先两球之后被对手连进四球,最终失去进入世界杯决赛的主动权。中国球员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赢球的动机太强,面对亿万观众压力超级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球员踢球动作僵硬,带球、射门等动作大失水准。不仅如此,还有的运动员因为精神过度紧张比赛没结束就大腿抽筋。真不知道,运动员比赛之前有没有请心理学家给放松减压,否则无论如何不会紧张到这个程度。再举一个例子,有个年轻朋友,迫于生活压力,希望在短时间内找一个收入高的工作。我就劝她,你参加工作不久便对自己提出这等要求是不合时宜的。你当务之急不是找什么高收入的工作,因为你即便找到了,能不能如愿还是个问题——你选择人家,人家还要看你的本领是否符合人家的标准。结果,她听不进去,毅然辞职去了南方。如今,她又回来了,对我当初的劝解有点清醒。她准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自己能做的工作开始,一步一步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现在我总结出来了,不论做什么事,少关心结果就会减轻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少了,就会关注所做事的过程,就会享受这个过程,就会有快乐可言。南斯拉夫人米卢蒂诺维奇提出“快乐足球”就是这个意思。有了快乐,就很容易成功;即便没有成功,至少还享受了快乐。这样做总比目标没达到、心里很恼火要强多了。深切感谢那位真心“玩”股票的朋友,她让我更坚定了我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从玩儿开始效果也许更好。

 

             二○○八年二月十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