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作文 |
分类: 杂文时评 |
《西游记》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说法力无边,不过那是神话中事情。现实中虽然没有法力无边的金箍棒,却有魔力硕大的指挥棒,那就是高考。
今年第一天高考,我应某网站之约等着写一篇命题作文。当我看到北京考卷的题目时一下子傻了眼,一时还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的直觉告诉我,今年的考生着着实实让出题者涮了一把。
北京作文题是“细雨闲花”。这四个字化自“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古诗。我虽然是一个喜欢阅读古诗词的人,但是对这两句诗出自何方真是一点不知道。没办法,只好放到一边,用别的省作文题写了一篇文章,赶快交给相关网站。晚上回到家,我赶快到我书柜里的诗集中查找这首诗,这才知道,那敢情是唐代刘长卿的《赠别严士元》。第二天,我就向相关人士请教,原来高三的学生并没有读过这首诗。出题的人应该知道,诗言志,不了解诗人的生平,不懂得创作的背景,甭说以其中两句为题写作文,仅是理解原作都够难的。考试当天我看到报上有的老师说不一定扣住原诗,既然不需要,那么弄两句古诗又有何用?这不是捣乱吗?
实际上捣乱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出题者给出的解读信息。有人说,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态度;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面对如此烦乱的信息,看到如此不知就里的解读,考生的脑袋怎会不发懵呢!
北京市从二○○二年高考开始单独命题,作文题先后以“规则”、“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为话题或题目。几年下来,北京作文题的导向一目了然,那就是紧扣现实生活,围绕社会发展,抒发自己的情怀。可以这样讲,过去几年的作文题有着浓浓的首都“色彩”。这对学生关注社会、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于社会实际有着鲜明的引导作用。如今,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用很多人的话讲就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不仅如此,还以体会古代诗人惆怅、失落与孤独之类的个人情感为中心意思,去写什么青春的惆怅。不但与之前的作文题相比极不和谐,与今日首都的主旋律更是南辕北辙。难道这就是以后北京作文题的方向吗?如果不是,是不是有点跟学生作对的嫌疑呢?
几十年来,考试就是老师的法宝,而法宝的最大“魔力”就是出一些偏题怪题,从而增加考试作为指挥棒的作用。近些年,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这么多年来,素质教育的成果并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高考指挥棒的魔力未减。是出题者害怕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弱化?还是另有什么别的想法?我感觉,这高考的指挥棒最近两年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不是吗?去年北京的考题一下子降低了不少难度,相关部门却说这是为了拉开梯度。不论实际效果如何,学生是毫无思想准备,遭遇了一次突然袭击。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确定更是这种思路的延续,那就是让学生更加意想不到,更加难以预测来年的考试,更要多做习题,更要搞题海战术。这就是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给我的启示。最近,英国不少有识之士在呼吁对英国的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因为学生已经“不堪重负”。其实了解那里教育的人都知道,跟我们的比起来,他们那些负担算得了什么,然而人家还是要改。
孙悟空使用金箍棒尚不能随心所欲,他头上的紧箍咒就是对他最好的制约。可是我们高考这根指挥棒却没有任何限制,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通过这根指挥棒,一部分人得到了益处,可是从国家和民族角度看却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