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股市瘾君子”

(2007-05-24 21:12:58)
标签:

股市

分类: 杂文时评

最近股市有些疯狂,与股市有关的消息就多了起来。就拿今天来说吧。据今天的北京晚报报道,今天上午大盘跃升四千二百点。北京晚报还报道,证监会紧急通知证券公司,要他们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尤其要对新开户提示风险。还有一条消息也是在今天的北京晚报上。南京一些证券公司拒绝四类人开户炒股,五十岁以上者、下岗人员、在校学生和贷款炒股者。

 

近期,股市可是热得发烫,就连我这不炒股的人耳朵边都快磨出茧子来了。首先是报纸上炒股的消息多了很多。其次网上有关辅导炒股的博文立刻受人追捧。这还不算。家里人也坐不住了,看着人家大把赚钞票,一个劲地要我也去试一把,即便不炒股,玩玩基金也是好的。

忘了是哪一天,看到网上有一条新闻,某个官员说,全民炒股并非不是好事。至于下文是什么,我对股票没什么兴趣也就没有去看。

 

不仅股票市场发烫,邮币卡市场也一改过去清冷的局面,热得不得了。据“业内人士”透露,玩儿得好的一天能正好几千块钱。如此高的进项当然会令不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今天在单位休息的时候翻看新来的中华读书报,好家伙头版显著位置就是有关炒股图书热卖的消息。真是上游疯狂,下游红火。不过,报道中援引投资专家的话,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股市。仔细一看才知道发言的是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我在电视上看过他讲理财经。他说,股市从沪指一千点到现在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千点至两千点的股市是价值回归阶段,两千点至三千点是价值发现阶段,超过三千点以后就是“价值编造阶段”。看来,今天的股市就是处在“价值编造阶段”。他说:“大多数股民,也许在一年或两年后,一定会把钱还给市场,而且不光是你的利润,连老本都会赔进去!”

 

看到这段话,我信,我非常相信。正是看了刘先生这段话,我才动笔写这篇文章。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活灵活现一点不掺假的例子。我有个熟人,多年以前从玩儿邮票起家,后来进入股市。玩股票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天到晚很少见他休息,经常是挑灯夜战,生活极不规律。家里的钱都用来炒股。这还不够,还跟亲戚借,近亲借完了,找远在台湾的亲戚借。亲朋借完了,找好友借,并许以高额利息。在他看来,只好你想着能赚钱,肯定就会能赚钱,那时候可是赚了不少钱。到最后呢?正如刘先生所说,全都交给市场了,重新回到起点。准确地说,并没有回到起点,而是倒退——身上还背着不少债呢,那可是高利贷。后来股市算是彻底玩儿惨了,改玩儿邮币卡。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是靠高利贷玩儿。好景不长,邮币卡市场降温,这位老兄赔得一塌糊涂。家里二十年前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做投机生意简直着了魔,老婆不管,孩子不管,最后弄得妻离子散。

 

我真不知道这类人炒股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赚钱?好像不是,没见过他添置过大件商品,在他看来那可能是浪费。也没见过他吃什么山珍海味,估计也是觉着那样做没有投机生意来得好玩儿。经过多年观察,我才慢慢悟出点道理来,炒股或者炒卡感情也上瘾。那么瘾在何处呢?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呢?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些人已经养成了当过路财神的瘾,手指拈着百元一张的票子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什么吃饭,什么睡觉,什么买房子买汽车都不如它。那叫一个爽呀! 到了这个份儿上,我算明白了,心里已经变得很不正常了。赚钱是为了过正常生活,结果不仅正常生活没过上,家来人还要为之提心吊胆,有一段时间家里经常有人来要债,你说这过得叫什么日子!

 

我们都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一旦上了瘾很难自觉自愿地戒掉。其实,炒股玩儿邮币卡何尝不是如此。我也调查过别的炒股爱好者,其中就有这样说的:“您不知道,我倒是想刹车,可是刹不住呀。”所有的炒股者要是都到了这个份儿上,那可真成了中国的一景了。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两天报道的外国人对炒股的态度,当然是一部分外国人。据前天的北京晚报报道,德国人不爱炒股,而且一夜致富的美梦难动德国人的心。美国人一般是机构投资者才参与股市,个人理财通常是购买共同基金。在日本,储蓄是普通人理财的首选。炒股者多为家庭主妇,而且资金也是过日子余下来的钱。其他国家的人民是怎么对待股票的,我就不知道了。在我看来,炒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股市的风险熟视无睹,国家相关机构责成证券公司提醒股民是对的。不过,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炒股上瘾。一旦染上了“股瘾”,一旦成了股市瘾君子,我敢说那可是一辈子都难戒掉的,一辈子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不信咱们走着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